
1994 年,從事金融行業的杰夫·貝佐斯意識到本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做點兒什么,于是乎 Amazon 的“初概念”誕生了。
貝佐斯列舉了一份“可網絡銷售品”的清單,并最終選擇了:賣書。 1995 年,亞馬遜作為“網上書店”正式上線了。
截止至 2016 年,亞馬遜的銷售額達到了 1360 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9196. 456 億元)。當然這個銷售額不止是“網上書店”的功勞,更多的是亞馬遜后來拓展的業務,如電子產品、服飾、食品等日常用品,以及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產品。從最初的“網上書店”發展成如今的“電商帝國”,亞馬遜所經歷過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1995 年:除了書還是書

當時的亞馬遜雖然剛上線,,但已經有百萬庫存的書籍,甚至自稱是“地球上最大的書店”。

圖片中是亞馬遜的“第一單”。亞馬遜賣出的第一本書是Douglas Hofstader的《Fluid Concepts and Creative Analogies: Computer Models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Thought》,買這本書的是一名電腦學家:Jon Wainwright。
1999 年: eCards 和 競拍

到 1999 年,也就是 Amazon 上線 4 年后,亞馬遜的官網上早已不再局限于“賣書”了,業務擴展到了音樂、視頻、電子產品等。
2004 年:一個五臟俱全的“百貨商店”—— 以及站內搜索引擎

2000 年初,亞馬遜簡化了網站的界面設計風格,隨后又新增了家庭用品、嬰兒用品、美妝用品等分類,此時的亞馬遜更像是一個“百貨”。
2004 年,亞馬遜新增了一個站內搜索引擎:A9。
2008 年:主推Kindle —— 以及首頁更新

2008 年,DVD 依舊很風行,而 Kindle 的出現掀起了一陣“革命潮”,最初開發團隊是想將其命名為“Fiona”,但重視抵不過貝佐斯的“Kindle心”。
2012 年:Kindle 有了更多的“家庭成員”

2012 年,亞馬遜發布了幾個差別版本的 Kindle 系列產品,包孕一款全色平板電腦。
而此時的亞馬遜已拓展到了包孕安卓應用、視頻錄制、軟件等在內的 35 個部門,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大勢力。
今天:真正的“百貨商場”

如今亞馬遜的業務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行業、領域,這也證明了貝佐斯是一位真正的“商業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