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陪同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一帶一路”規劃的提出,中國企業與世界的連接更加頻繁緊密。目前中國每年的翻譯市場規模在300億擺布,用戶群體為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涉外中小企業,年平均翻譯需求在1萬~5萬人民幣之間。整體來看蛋糕不小,但是因為中小企業這個群體自己涵蓋的行業、業務場景非常廣泛,翻譯需求、專業要求、時間要求多樣多變。而承接這些多樣需求的,大都是規模20人以下的作坊式翻譯公司,在翻譯辦理上存在諸多的問題,翻譯流程的冗雜、譯員水平參差也會讓時間和質量保障難以達到用戶要求。
一面是迅速增長的需求,另一面是承接能力不足、質量無法保證的供應能力,,供需的天平長久以來都處在失衡的狀態,這種局面亟待改變,而這,也恰恰是語翼(Woordee)的使命所在。背靠多年資源沉淀,利用前沿技術及大數據為用戶打造一個尺度化需求為基礎,同時可定制化辦事的翻譯平臺,給用戶提供即需即用,高性價比和智能化的翻譯體驗;也讓更多具備專業知識經驗的譯員可以在平臺上將本身的能力變現。語翼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辦事的同時,也在為譯員群體創造價值。
語翼(Woordee)是一款面向中小企業的專業翻譯辦事SaaS平臺,經過近一年的線下測試,于7月12日正式發布線上版本,開啟線上化運營和辦事之路。

語翼(Woordee)是由隸屬于逼真語聯旗下的團隊開發運營。作為國內最大,亞洲前三的翻譯辦事提供商(數據來源為Common Sense Adviser),逼真語聯為眾多知名跨國、國字頭企業提供翻譯辦事,就連目前院線上映的進口大片中,超過80%的譯制工作都是逼真語聯完成的。經過12年在翻譯辦事行業的沉淀,逼真語聯在2016年掛牌新三板,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憑借語言辦事掛牌的企業。語翼(Woordee)作為這個行業巨擎的新發動機,正引領它進入中小企業翻譯辦事的藍海。
智能是帶來厘革的基礎
如果僅是憑借之前的辦事經驗和行業資源,還不足以讓語翼(Woordee)給中小企業翻譯辦事領域帶來怎樣的變革,它背后的強大技術才是引起質變的基礎。這套基于SaaS模式的在線翻譯平臺,背后是歷時四年,耗資數千萬開發完成的基于深度學習的“DNA匹配”智能引擎。
其原理簡單概括就是,通過對用戶提交的文檔進行智能語義分析,匹配到有對應經驗的譯員。這樣,當每一個客戶有文檔需要翻譯時,語翼都可以通過比較客戶文章及譯員“DNA”的匹配對,自動為客戶挑選出最合適的譯員領取訂單。這樣,能夠徹底開脫過去由項目辦理人員分配稿件的過程,有效提高翻譯辦理的運營效率,同時減少大量中間環節的介入,讓成本大幅降低,而譯員的收入則大幅上升。

對于用戶來說,可能產生的疑問在于,這套系統真得有用嗎?智能匹配的準確度有保證嗎?據語翼團隊透露,經過近一年,4000多付費客戶、15000張訂單的驗證,匹配準確度在98%以上。通過數據分析,更有意思的一點是,越是自動化流轉、譯員直接和客戶溝通的訂單,用戶的滿意度越高,每多一個人力介入,用戶的滿意度就會降低2%~5%。這更從側面說明了,砍掉中間環節,把本來黑盒子式的翻譯過程,變為透明的“白盒子”,帶來的不僅是成本的降低,還有用戶和譯員溝通質量的上升,進而保障了翻譯辦事的質量。
“DNA匹配”引擎帶來的更加直不雅觀可見的影響是:
1.語翼的翻譯價格較傳統翻譯低30%以上。因為砍掉了諸多中間低效環節,語翼的運營成本比傳統翻譯降低了超過20%;同時,線上運營模式也不需要龐大的銷售團隊,進一步縮減了人力成本;高滿意度使月復購率在35%~40%,成本進一步分攤……這些成本縮減全部轉化為了價格優勢。
2.比傳統翻譯公司快5倍的平均交付時間。傳統翻譯行業,一份稿件的傳遞大致流程是:客戶-銷售-項目處理-供應商-譯員,一份2000字的稿件從用戶到譯員手里可能就需要半天,因此傳統企業交付時間最快也需要24小時;而在語翼,一份稿件從客戶下單到譯員領取,通常只需要10分鐘,完成一份2000字的稿件,只需要3-4個小時即可,整個過程也就在5個小時擺布。
人工是最可靠的保障
人工智能是當前互聯網技術的風口,“阿爾法狗”的橫空出世更是將其推向了輿論的頂峰。機器翻譯將替代人工翻譯的論調也甚囂塵上。所以這里就有了別的一個問題,既然語翼已經有了智能后臺替代中間環節,那為什么不干脆連翻譯都使用機器,為什么還需要譯員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