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7月19日),《北京市機動車泊車辦理條例(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審議,明確提出,個人或者單位可以開展泊車泊位有償錯時共享,泊車設施辦理單位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條例草案》規定,居住小區在滿足本居住區居民泊車需要的情況下,可將配建泊車設施向社會開放;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有條件的可以將機動車泊車設施向社會開放,并可以實施有償使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在進一步摸清底數的情況下,可利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鞭策共享車位錯時開放,以進一步統籌提高泊車資源利用率。
這并不是中國官方法規文件第一次提出共享車位的概念。本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城市泊車場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包孕北京、深圳、成都等在內的5個城市為第一批城市泊車場試點示范城市,將在泊車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試點示范,并盡快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以解決中國城市日益突出的泊車難問題。成都發改委及交委有關人士明確體現成都鼓勵車位共享。成都政府將建設智能泊車信息平臺,通過手機APP等多種形式,鞭策“互聯網+泊車”和車位共享新業態發展。將推行錯時泊車,鼓勵有條件的居住區與周邊商業辦公建筑共享泊車泊位。允許個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個人所有泊車設施錯時、短時出租,并取得相應收益。
其實早在2014年,眾多“共享車位”平臺就已悄然出現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在中國,泊車消費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汽車保有量與車位的嚴重倒掛使泊車難成為很多車主每天都要面對的痛點。據2016年官方統計數據,北京汽車保有量為548萬輛,而泊車位總數只有193萬個;上海汽車保有量為322萬輛,車位僅有60萬個;深圳汽車保有量為324萬輛,車位僅有111萬個;守舊估計我國泊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一方面,,城市車位缺口達到50%,但另一方面,車位平均利用率也只有50%。以北京為例,泊車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市中心城區泊車位缺口85萬個,而夜間公共建筑閑置空余車位63萬個。而在白日,公共建筑車位缺口與住宅小區閑置車位的情況則相反。可見,如果將閑置車位激活的話,就能釋放出巨量的泊車位,可以滿足大部分泊車需求,從而緩解泊車難問題。
然而,市場青睞、政府鞭策,甚至本錢傾斜都并不料味著共享車位時代的真正來臨,這一千億級的蛋糕能否順利切下還取決于室內定位導航技術的成熟應用。據業內人士介紹,共享車位的核心價值在于釋放市場存量泊車位,讓擁有車位的業主更高效地使用車位,也就是說,要實現個體消費者與空閑時段泊車位的精準對接。而現在市場上眾多智能泊車平臺的共享車位APP由于導航技術有限,在室內難以精準定位,導致消費者被迫在泊車場內兜兜轉轉,根本無法準確找到租賃車位。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點對點的直接對接,既然做不到點對點,做不到供應端的精準,自然也就無法真正盤活住宅、單位乃至商業區域的大量空閑車位,無法實現車位資源真正的流動性。
據悉,室內定位導航這一技術難題在國際上仍無完美解決方案,各大研究機構一直在尋求技術突破,包孕藍牙、WIFI、ZigBee、射頻、紅外線、LED、UWB、超聲波、地磁等室內定位技術層出不窮,但問題也層出不窮,要么定位不準,精度不夠,要么需專用定位接收設備,成本過高,至今沒有真正得到市場認可并廣泛應用的成熟技術出現。以蘋果公司為例,一直希望將iBeacon藍牙技術打造成室內定位行業全球技術規范,但最終市場反饋給了一個否定的回答。
可喜的是,擁有自主斗極衛星導航技術的中國,在室內定位導航技術的研發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深圳市耀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日前頒布頒發,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室內導航系統已并吞精準室內定位技術難關。據悉,該系統為100%“中國智造“,通過室內安置偽衛星星群芯片,將GPS衛星導航系統延伸到室內,實現室表里導航無縫銜接。據實測,普通用戶在室內持手機便可精準定位。據耀航創始人Michael介紹,室內精準定位導航技術能夠化解車主找車位及反向尋車的痛點,提高城市泊車資源的使用效率,解決了共享車位的最后一米問題,實現真正點對點共享經濟。
如果耀航這一技術得到真正廣泛商業化應用,共享車位的技術之殤也許會成為昨日黃花,中國的共享經濟將在車位共享這一本錢風口繼續抬頭引領世界。這一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