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7 年開始的智能手機浪潮還在不停演化發展,本年蘋果公司將發布iPhone 十周年版占據了很久的版面,,如果關注和研究智能手機品牌這 10 年在中國的此起彼伏,有一些有趣的大趨勢和小腳注,注定會留在中國商業史上。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 10 年大趨勢:外國品牌市場份額下降 國產品牌城頭幻化大王旗
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毫無疑問是因為龐大的用戶群,同時也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用戶的吸引和運營商在基礎建設上的投入,當一個小小的智能手機可以做到十幾年前一個PC臺式機做的事情,即時溝通和社交、玩游戲、看視頻、獲取資訊和上網娛樂等占據用戶更多時間的功能都集中在一個終端上。有蘋果這個王者的“榮耀”和利潤像胡蘿卜一樣懸在面前,對智能手機硬件市場的爭奪延續了接近十年,在中國市場也經歷了多個階段的變遷,可供記錄的變革如下:
1.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多個在功能機時代叱咤風云的大廠商在智能手機浪潮中沒能跟上隊,紛紛折戟;蘋果和三星毫無疑問是智能手機換機潮初期最大的贏家,不過昂揚的售價讓中國市場用戶頗多怨言,三星依靠機海戰術獲得更大出貨量,不過中低端的定價也不低,可以說依靠初期的技術優勢賺了中國人許多錢,這也為中國國產手機的趕上留下了伏筆。
2.智能手機廠商在中國市場競爭的中場,最明顯趨勢是三星為代表的外國品牌的市場份額不停下降,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不停增加,不過中國國產手機廠商也經歷過多次洗牌,一個小的趨勢是從“中華酷聯”過渡到華為、OPPO、vivo、小米等占據銷量排行榜的前列。
3.到中國人購買智能手機經歷過幾個轉變,從最早的運營商合約機、到網上購買,再到網上購買和門店購機并重,從購買大牌手機到注重“性價比”,然后過渡到注重性能和外不雅觀設計,現在已經進入品牌認同的階段。

“中華酷聯”是征戰在于各個外國手機廠商第一線并取得成績的廠商。聯想曾經是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領先的品牌,不過主要依靠的是運營商的合約機,受到小米手機和轉型更迅捷的華為的沖擊,沒能跟上市場變革的聯想現在已經跌出手機銷量的第一梯隊?!爸腥A酷聯”過渡到現在的華為、OPPO、vivo、小米不過發生在短短的三四年時間,曾經風光一時的酷派已陷于苦苦掙扎的泥潭,可見競爭的激烈與殘酷。
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競爭:配置緊跟技術發展與黑競爭對手
蘋果和三星的研發強悍,可以說一直在引領這十年智能手機的發展,最新的技術和專利,往往是這兩個廠商運用,然后獲得其他廠商跟進,進而普及。如果具體到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從小米崛起開始,廠商推出的手機配置上必需緊跟技術發展的潮流就成為標配,不過也產生一個后果,就是一窩蜂采用新的芯片和追求配置更高,但受限制于摩爾定律等技術發展,在一按時間內國產手機的同質化嚴重,都是高配置的后果就是用戶難以區分。
很好玩的是,同質化競爭,外不雅觀設計上又沒有多少區分的情況下,在商業史上可能沒有出現過的,規模最大的競爭者之間的互黑就在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發生了。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更換頻率的下降,愈演愈烈,因為競爭的邏輯很自洽,每年需要換手機的用戶
是有限的——即使是3- 4 億部手機的出貨量,但高端手機市場還是多數被蘋果和三星瓜分,大家更多爭奪的是中低端市場,對競爭對手的阻擊會有利于自家手機的銷售。
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詆毀或者說互黑并不是內幕,只能說是一種監管缺失下的行業亂象,可以不雅觀察到的是水軍泛濫、行業底線越來越低、企業道德在市場競爭中迷失。即使在社交平臺多元的情況下,普通人也能感知到,在短時間就能涌現許多詆毀某個品牌的大量口水,通過中傷和造謠的方式影響和引導輿論??梢哉f在競爭激烈的國產智能手機市場,整個行業發展進入非常態、非健康化的情況。
華為撐起中國品牌的大旗:頻繁被黑但始終依靠質量領先于對手
華為是近期被黑的一個案例,不過幸好華為作為中國制造業在世界的代表,對產品質量控制比較嚴格,而且早早進行多品牌運營,擁有自主芯片而且在外不雅觀設計等產品研發上創新,滿足了中國用戶的需求,所以即使面臨水軍的詆毀,華為仍牢牢占據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的榜首,從華為的靚麗半年報能看出華為逆天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