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紐約時報》欄目現代戀愛(Modern Love)的一篇文章。這是一個讀者投稿的欄目,大多是一些溫暖但又帶有追悼的真實故事。
今天分享的這則故事,主要說的是親情。作者的哥哥自殺了,作者替哥哥照看 10 歲的女兒。為了了解哥哥自殺的原因,作者黑進了哥哥的各個網絡賬戶,但并沒有找到本相,因為她始終無法獲得哥哥手機上的搜索記錄。
別的一件事是, 10 歲的侄女患上了失眠。作者通過冒用哥哥的郵箱,開始和侄女通信。最終,幫手侄女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同時,作者本身也從失去兄長的痛苦中慢慢走了出來。
當我們死后,我們的數字資產應該如何處理?這曾經是很多人的一句玩笑話(好比我死后我的QQ怎么辦)。這篇文章并沒有探尋這個問題,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的在線生活已經和真實生活越來越無法區分。
以下就是《紐約時報》讀者投稿文章的全文:

《紐約時報》原文配圖
去年 12 月,我把我 10 歲侄女愛麗絲的臥室從她家搬到了我家。她家和我家都在波特蘭,距離不到半英里(約 800 米)。我想盡措施讓她的新臥室看起來就像她本來臥室的復制品:我把墻面刷成了同樣的顏色,在相同的位置掛上了相同的照片,還把她本來臥室的毛絨玩具都帶了過來,根據本來的樣子擺放起來。
愛麗絲接下來會有一半的時間跟我們一起住。因為她的父親,也就是我哥哥,自殺了,時年 37 歲。盡管詹姆斯過去也曾被抑郁癥所熬煎,但去年秋天的時候他看起來還是很正常的。我們誰都沒有料到他會自殺。
在他自殺前 10 個月,他跟本身的妻子特莉娜離婚了。他們共同承擔女兒愛麗絲的撫養義務。但是特莉娜是一名全職護士,工作時間很長,所以當詹姆斯去世后,每周有三天的時間沒有人能照顧愛麗絲。

抑郁(鳳凰科技配圖)
我非常想讓愛麗絲在那幾天里跟我一起生活。
懷著哀思的表情,我讓詹姆斯的生命在我身上得到了某種延續。我拿來了他的衣服,我會穿他的襪子、他的外套,還有他的短袖和牛仔褲。因為身材原因,我穿的時候,這些衣服好像就是掛在我身上一樣。
不久之后,我開始進入到了他的在線生活。為了能更多的了解他,了解他為什么會自殺,我黑進了他的很多網絡賬戶:郵箱,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熱帶魚喜好者論壇,寶馬汽車技術人員的聊天網站,銀行賬戶,垃圾清理費用賬單還有航空里程獎勵計劃。
我最想找到的是他手機上的搜索歷史記錄,我想從那些搜索里最有可能找到線索。但他的手機有密碼,而我多次嘗試失敗之后,手機被鎖住了。我知道密碼是 4 和 0 的組合,但我不知道具體挨次。也許是,在我情緒不不變的時候,我每次嘗試輸的密碼是一樣的,都是4-0-0-0,4-0-0-0,4-0-0-0。(最終,我通過一些復雜的方法進入到了他的手機,激活了部分功能,但始終沒能查看到瀏覽器的搜索記錄。)
那天正好是冬至。第一個電話是我父親在當天早上打來的。他問是知不知道詹姆斯在哪里?然后我不停給各種親戚伴侶打電話、發短信尋找詹姆斯,最終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發現他自殺了。
離開我哥哥的家之后,我媽媽和我一起去了特莉娜家。我侄女愛麗絲坐在沙發上哭。她面色慘白,身體也在顫抖。我想,要是我是我哥哥的話,我可以抱起她,說“別難過,小藍莓。我回來了。我就在這里。”然后她會笑,會滑到我大腿上。對一個 10 歲的孩子來說,我的腿太細了,但我們都不會介意。

擁抱(鳳凰科技配圖)
當天晚上,我對著手機的通話和短信記錄,把這一天發生的事情非常認真的記錄了下來。基本上每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都精確到了分鐘。如果愛麗絲對這一天有任何疑問或者不解,我不會忘記任何東西,可以完整講給她聽。接下來幾天對我來說就很模糊了,因為各種親戚都來了,我們也在盡力搞清楚發生了什么,并且圣誕節快到了。但是這個圣誕節注定沒法好好過了。
安然夜的時候,愛麗絲給我發短信:“爸爸有沒有給我準備圣誕禮物?”
“當然有!”我回復說,“準備了一大堆!”
我幾乎能看到她的大腦是如何劃分這個新的現實的,就好像她還沒有完全弄明白一件事,然后又受到一次沖擊。
詹姆斯給愛麗絲的禮物放在他的書桌上。禮物都沒有包裝,也沒有寫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