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杉 陳樺 李林 編譯整理
人才上,中國科技公司這兩年盡心盡力地挖人,待遇上也不比美國公司差,還紛紛在硅谷開設了海外研究院;數據上,中國龐大的網民數量帶來了天生的優勢;基礎設施上,百度在跟隨趨勢,努力搞開源平臺;只有計算能力,中國在芯片上還很依賴國外廠商。
陳訴中指出,中國有著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AI生態系統。中國在AI領域的投資額,在 2016 年前兩個季度達到 26 億美元,別的中國擁有AI領域的專利 15700 個,AI公司 710 家。

中國有全球第二大AI生態系統

中國AI論文頒發統計
高盛體現:
中國正在有條不紊地從工業經濟轉向消費經濟。在我們看來,接下來成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全球領導者的階段,也將是一個革命性的過程,因而對投資者非常重要。政府、公司以及他們的龐大數據庫將共同為這個經濟體的各個部分創造價值。我們在這份陳訴中闡述了野心勃勃的頂層計劃、中國的獨特之處,以及實現這一愿景的公司。
以下是量子位對這份陳訴的總結摘錄:
BAT三巨頭
在“數據”這個重要因素的驅使下,中國AI崛起的主要受益者將是那些有獨特而龐大的數據集、又有合適規模的資源的公司,也就是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高盛在陳訴中說:
對這三大巨頭來說,人工智能應該可以幫手他們把通過多樣化的業務獲得的數據所蘊含的價值表現出來。這些創新者已經建立起核心技術能力,并且正在鞭策人工智能在多個差別行業的普及,從而創造新的需求。
因此,中國巨頭之間的爭奪將擴大到人工智能人才領域——在一個基本同質的市場中擁有龐大的受眾可以對國際人才形成吸引力。
作為一份投行陳訴,高盛還給出了BAT三家公司的股票評級和目標價。

百度: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 240 美元;
阿里巴巴:確認買入,目標價 208 美元;
騰訊: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 369 港元。
高盛如此看好的BAT手中,擁有怎樣的數據呢?

從獲得數據的途徑來看,三家最核心的優勢一目了然,阿里在于電商,騰訊在于社交,而百度在于搜索。
阿里巴巴在電商方面,有淘寶、天貓;O2O業務上旗下有餓了么;金融業務有螞蟻金服;社交方面,持有微博的31%股份;物流和位置信息上,旗下有菜鳥、圓通等物流業務,還有掌握位置信息的高德地圖;此外,阿里旗下還有視頻網站優酷、UC瀏覽器、以及和UC共同推出的神馬搜索。
騰訊,在電商方面雖然屢戰屢敗,但持有電商網站京東18.1%的股份;O2O類業務上,有 58 同城23.2%股份、美團15%的股份;金融上,有財付通、微信支付,還有個微眾銀行;社交,則是騰訊最擅長的領域,旗下的微信和QQ已經成了國民應用;別的,騰訊還有游戲業務、騰訊視頻、騰訊地圖等。如果說騰訊在數據獲取上還有覆蓋不到的領域,微信小程序可能是個很好的增補。
百度沒有電商數據;金融上有百度金融集團FSG,其中包孕消費者金融、百度錢包支付、互聯網保險等業務;位置信息上,有百度地圖,視頻有愛奇藝。而最核心、最獨特的,是網頁和移動端的搜索數據。
從獲取的數據類型來看,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是交易和物流數據、支付數據、社交網絡數據;騰訊最重要的是社交網絡數據、支付數據、交易數據;而百度最核心的是搜索數據、位置數據、交易數據。
從數據的用途來看,阿里巴巴用數據來進行目標營銷、提供個性化購物體驗、征信、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云辦事;騰訊用數據來在社交和游戲方面進行目標營銷、優化信息流保舉;百度用數據來進行目標營銷、優化搜索結果,并建立了百度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