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10 月 9 日晚間,演員韓雪發微博吐槽攜程,后者應該誠實面對綁縛銷售的問題,并向公眾致歉。
韓雪在博文里指出,本身身為攜程“天外飛仙”稱號的擁有者,旅行總里程超過99%人的攜程??停耘f有時難逃攜程隱藏在訂票信息下的“套路”。就韓雪展示的訂單明細截圖可見,除應有的機票及機場建設費,還額外增添了 38 元的酒店優惠券。

同天晚上,知名出版人路金波在微博直指攜程在其每個機票訂單后面默認買 40 元“尊享航意險”。路金波說,,窮鬼如我,當然舍不得多花這 40 塊,每每不寒而栗地去掉勾選,它就關切地問:您的出行未獲任何保障……對了我想問一下微博現在罵臟話的最大標準是什么來著?
之后,這個事件被發酵,網友紛紛吐槽攜程飛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的綁縛問題,媒體也進入攜程頁面,一項項把綁縛內容給列出來,甚至人民日報都發聲把攜程作為旅游業混亂的典型拿出來批判,中消協也高度關注,而攜程官方微博未作回應。
為何攜程堅持綁縛銷售,被曝光也未發聲?這個事情未來走向會如何呢?
歷史問題
這次攜程的問題,很多媒體在報道的時候用了又雙叕,因為攜程這樣干確實不是第一次了。
2013 年,經濟參考報報道顯示,當年 11 月即有消費者反映,攜程網在訂飛機票和火車票過程中存在變相搭售保險的情況,不選保險就無法下單。
2014 年《中國經營報》報道在攜程上買機票,被強制綁定了航空保險,而且購買機票以后得不到正規的行程單,無法報銷。
2015 年 12 月 26 日,微博大V作業本昨晚大罵攜程,說是本身被坑了:“攜程我CNM,千萬別在攜程訂票,到處都是坑,并且都是小字你根本看不清,買個破機票特么的莫名其妙亂扣錢,誠心祝福你們早日倒閉,盡快關門?!?/p>
2016 年 12 月初,《新周刊》雜志副主編蔣方舟也在發微博稱攜程辦事惡劣:“要出差用攜程買機票,不提供電子客票行程單,只提供一張只有金額的發票和票號有誤的機票單,現在根本沒法報銷。攜程還不知道為什么擅自訂了一段我不會去的航程。溝通了幾天,客服各種搪塞,把責任全推給顧客。垃圾攜程已卸載,積分我也不要了。”
2017 年 4 月,有自媒體作者指責攜程在機票產品上強制搭售其他產品,導致其額外支付非自愿購買的產品,并在網絡上引發關注。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5 月 5 日披露,收到攜程旅行網《關于中國消費者協會所調查票務相關問題的整改陳訴》,體現其在差別產品標價、項目勾選操作、退款辦事等方面存在問題和不足,并公布了改進辦法。
根據中消協公布的陳訴內容中,攜程旅行網對廣大消費者體現歉意,并推出四項改進辦法。具體為:開通增值辦事退訂通道;強化明碼標價、明碼實價;結算確認及成交后雙重提示消費者;在更新、改進技術的同時,提供無默認選項產品供消費者選擇,而且置于明顯位置。
但是, 2017 年 10 月,韓雪的吐槽證明攜程所謂的“提供無默認選項產品供消費者選擇,而且置于明顯位置”一項似乎執行得并不徹底。
事實證明,攜程對綁縛的問題并非看不到,而是我行我素堅決不改。
頑固不化的攜程
作為一家老牌的互聯網企業,攜程與現在很多搞共享的創業公司是差別的。攜程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而是PC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攜程早在 2003 年就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現在很多新生互聯網企業進入的是迅速擴張的市場,賠本賺吆喝,規模第一,未來的錢通過IPO賺回來、
而攜程早就是IPO的上市公司,它是需要財報業績來提升。
機票、火車票這些代理的手續費原來就很低,攜程為了盈利,就推出了大量的綁縛項目,甚至有火車票VIP這種存在欺詐嫌疑的項目(攜程稱VIP優先出票,而 12306 稱并無此項辦事),攜程提供的各種用車券,酒店券也往往不那么實用。
攜程的做法保證了它的盈利規模,最新財報顯示,攜程網第二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 64 億元(約合9. 46 億美元),同比增長45%;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 27 億元(約合 4800 萬美元)。
原來,攜程的做法,還要考慮美譽度問題。但是攜程和去哪兒合并以后,市場份額處于絕對優勢,事實上已經形成壟斷規模,美譽度對其業務量影響不大,所以攜程也就我行我素了。
攜程破局
對已經上市的企業來說,商業利益第一。網絡訂票具有便捷性,攜程事實上已經壟斷,消費者很難依靠訴苦牽制企業。
而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要對股東負責,如果取消綁縛,影響了經濟利益,導致股價下跌,就違背股東利益最大化了。
要解決問題,只能政府介入,對于綁縛行為強制處罰,如果企業綁縛的收益不抵罰金,財報不能因為綁縛而得益,那么自然會想其他措施盈利。
所以,攜程自身無法解決綁縛問題,政府介入才是破局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