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21-07-19 23:06
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總會帶給人驚奇和震撼,這幾年風頭正勁的AI人工智能正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在競爭激烈的銷售行業,電話機器人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人工電銷模式,引起了企業們的廣泛關注。
的確,在千人千言的溝通時代,想要真正觸達客戶、打動客戶、拿下客戶,不僅要找對人,還要說對事。這就使得以外呼任務為核心的電話機器人,不能只以“速度”為指標,而是要衍生出更高階、更智慧的“腦袋”和“嘴巴”。
時光回溯,從前的電話機器人任務很簡單,只需告訴電話那頭的客戶,現在有一個產品或活動,再問需不需要,不要就掛斷?,F在回過頭看,這種交互有點類似于電視廣告,強行播放,不想看就只能轉臺。
而現在,電話機器人成功被AI技術加持,工作重心也從單純的“廣告播放”變為了“篩選潛在意向客戶”,從而為企業帶來真真切切的業績轉化。
AI技術+用戶體驗:仿真人沉浸式外呼體驗
了解人工致電工作的都知道,外呼人員在經歷一次次不厭其煩的外呼后,會進入一個疲倦期,此時的他們對待客戶的問題也會顯露出個人情緒,而主觀態度的表露恰恰是會影響銷售工作的關鍵因素之一。
相對而言,電話機器人雖非真人,卻勝似真人,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機器人的聲音并不是想象中的機械電子聲,相反,它錄制了專業人員的標準語音,以此作為致電過程中的溝通聲系,讓接聽者不會察覺出對方并非真人;二是機器人的情緒不會受客戶反應影響,能夠一直保持良好的發揮狀態,以百分百的熱情迎接每一位客戶。
你看,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變動,卻能大幅提升客戶滿意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對這款產品說“不”嗎?
AI技術+洞察學習:秒級化響應客戶行為
很多人對機器人的認知還停留在,反復詢問、錯誤應答、流程繁雜等層面,其實,AI技術下的勵銷電話機器人,早已具備了洞察和學習的能力。
在執行外呼計劃前,機器人就已被匹配好了能與目標行業相關聯的高級銷售話術,這些話術均來自于產研團隊平日的積累、打磨、推敲、實踐,一旦配置完善即可馬上投入使用,非常便捷。
這些話術宛如機器人的思想,能幫助它們秒級化響應客戶行為,例如詢問產品信息、提供聯系方式、解答疑難問題等等。在沒有及時得到客戶反饋時,機器人也不會一味重復話術,而是通過另一種維度的詢問來合理獲取相關商機線索,推動外呼任務的正常進行。
AI技術+數據度量:1:1反饋多層級外呼數據
篩客工作的句點從來不是掛斷電話的那刻,問問自己,每通電話背后的數據你是否都有好好留意?那些潛在的成交意向,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
大到總呼叫數、呼叫記錄、通話時長,小到接通率、有效通話數、對話輪次,這些不同層級的數據在外呼發生后的10分鐘內,均已可視化數據的形式呈現在機器人后臺,用戶可隨時登陸后臺進行查閱,及時調整外呼計劃、銷售話術,不必等到第二天。
AI技術+智能決斷:讓系統算法成為“智慧大腦”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現階段機器人的工作重心是“篩選潛在意向客戶”,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我們就需要機器人擁有能識別客戶成交意向的能力。
電話機器人擁有一個包含智能算法的“智慧大腦”,它能準確抓取通話內容中的有效信息,例如商機吐露、客戶留資、報價咨詢等,以這些信息為依據,機器人可準確判斷客戶成交意向的強烈值,并將他們標簽分類為強意向高價值客戶、一般意向普通價值客戶以及弱意向低價值客戶,所有被打好標簽的客戶會以微信的形式及時推送到相關銷售員手機上。
根據標簽的等級排序,企業能更好地規劃接下來的銷售計劃,優先跟進更有價值、更易成交的客戶群體。
AI技術+多重身份:既是工具,也是員工
也許在大家眼里,機器人僅僅是一個能輔佐企業篩客的“工具”,實際上,它被賦予了四重不同身份,從四大職能入手將電銷能力充分發揮。
它可以是AI語音機器人,代替人工完成數量級的外呼任務,有效剔除撥號中所遇到的空號、無效號,確保每通電話的質量及有效性。
它可以是銷售篩客專員,通過算法技術提煉出有成交意向,有挖掘價值的目標客戶,有效提升企業篩客效率,大幅降低企業在篩客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它可以是活動促銷專員,在節假日來臨之際,以適配的活動話術外呼致電,能讓客戶第一時間了解到活動細則,極大程度地完成該活動的宣發推廣。
它也可以是客戶回訪專員,當客戶完成購買行為后,以售后服務的身份持續追蹤客戶的使用情況,保持與客戶的粘性互動。
AI技術+性價比服務:以40%的成本完成5倍量的工作
據使用數據統計,電話機器人每天可完成800-3000通外呼,篩選出20+意向客戶,這樣的工作效率幾乎可達人工的5倍之多。最重要的是,機器人無需休息,全年在線兢兢業業。
在成本上,機器人僅需花費定量的產品費用以及每月話費,而人工則需要投入大量的工資、獎金、培訓成本、加班費等等,差距懸殊。因此,啟用機器人后,節省下來的人力可被安排完成其他更重要的銷售任務。
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得不承認,在篩客方面,作為“人工智能+行業優勢”的產物,電話機器人的確更為專業。與其說是企業的福音,倒不如把它視為企業最賣力的“超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