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21-07-19 23:09
連日來,廣州本土疫情引發全國關注。截至6月8日24時,廣州本輪疫情累計報告115例境內感染者。過去20天,在核酸排查、流調開展、封閉管理、物資配送等防疫壓力下,科技力量為廣州有序、高效、安全地“戰疫”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在今日(6月9日)上午舉行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和科技企業介紹了本輪科技“戰疫”的成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廣州是全球第一次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防疫應急工作,電話機器人的AI技術也應用到重點人群摸排中,幫助政府精準決策。
自動駕駛、電話機器人齊上陣
在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工信局總經濟師陳鍵華介紹稱,廣州是全球第一次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防疫應急工作,由純無人車輛在封控區外接收糧油米面、醫藥物資等大件物品以及群眾急需的快遞,然后運送至封控區內的分派點以及小區接收點,從而搭建起無需人工的高效運輸隊伍,解決物資配送存在的“封控區中間斷層”問題。
“商務、公安、交通等部門提供5G網絡信號覆蓋、數據便利、物資對接等,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百度阿波羅、明森科技等企業不講價錢,第一時間開展地圖采集、現場勘探等基礎工作,使得自動駕駛技術能以最快速度落地應用。”陳鍵華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6月8日,廣州市共有23輛自動駕駛汽車、13臺小型物流配送車進入封控區域開展配送服務,運送各類物資次數近千次,累計64.2噸。目前,純無人車輛運輸隊伍已覆蓋白鶴洞街和中南街兩個高風險地區的各分派點,東漖街等中風險地區也在逐步開展。
小馬智行無人車上載有生活物資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廣州自動駕駛代表企業小馬智行副總裁莫璐怡表示:“疫情中的物資配送入戶重塑了原有的供應鏈條,打通最后100米難上加難,小馬智行自主研發的多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配備最新一代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完全無人的駕駛,實現在封閉區以全無人配送,減少人與人的接觸。”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也持續賦能廣州“戰疫”。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在會上介紹稱,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通過話術模板、通話鏈路、主叫號碼搭建了智能外呼系統,在廣州南沙疫情加強管控之后,迅速對南沙的5464名“重點排查人群”進行呼叫、問詢、摸排。
“只花了1個小時呼叫,就馬上篩查出853人在過去15天內去過疫情的中高風險地區、110人沒有做過核酸,通過這些維度生成統計報告,幫助政府精準決策。”杜蘭表示。
科技助力大規模核酸檢測
基于本輪廣州疫情病毒傳播速度快、傳播力強的特點,迅速進行大規模核酸、切斷傳播鏈條成為了“跑贏”病毒的重中之重。目前,廣州已啟動全市11區的全員核酸檢測,采樣已超過2700萬份。
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采樣,這背后是科技助力核酸檢測能力和速度的提升。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翔介紹稱,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實驗室開展了高通量病原體核酸篩查自動化系統研發。利用微流控、磁珠法核酸提取等技術,配合高通量自動核酸提取儀,并優化相關流程,加快了核酸樣本提取速度,可進一步提高大規模核酸檢測速度。
廣州實驗室還聯合金域醫學牽頭建成廣東省首個“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并投入使用,與先期投入的“獵鷹號”檢測車等設備以及廣州金域實驗室,形成了“大型檢測基地+移動檢測點”的高效檢測模式,檢測能力達35萬管/天,是全球新冠核酸檢測日單產冠軍。若采用10混1混采技術,每日最高可檢測350萬人份核酸樣本。
廣東省首個“獵鷹號”氣膜實驗室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上會上了解到,在本輪疫情中,一批醫學檢驗企業迅速出戰。除前述金域醫學外,達安基因研發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1.167)核酸檢測試劑盒”,可針對基因序列點突變進行精準識別,檢測靈敏度高,特異性較好;萬孚生物推出的現采、現檢、現報“三現”新冠抗原檢測數智化防控方案,可對疑似人群進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并通過數字化手段迅速上傳檢測結果,極大地提升檢測防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