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二十一世紀新十年開啟之際,搜狐科技正式推出《中國創新公司100》系列榜單及報道,圍繞5G、AI,以及芯片、制造、零售、出行、社交、企業服務等領域內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對優質創新公司及相關行業進行深度價值挖掘。
目前,處于第三波浪潮的AI正在迎來加速發展,AI技術不斷突破,進入應用規模爆發的臨界點。2020年,AI還躋身“新基建”七大領域,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基礎設施,大量布局AI的科技巨頭和創業公司逐漸涌上潮頭。
在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誰能脫穎而出太原ai電銷機器人排名?繼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榜單后,搜狐科技《中國創新公司100》正式發布智能機器人榜單,評選出國內25家代表企業。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還將圍繞上榜公司,以及該領域的熱點話題進行系列策劃報道,并舉辦主題沙龍活動,敬請期待。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編輯 | 楊錦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11月26日,搜狐科技《中國創新公司100》正式發布智能機器人企業榜單。根據經營狀況、技術水平、融資進展等公開核心指標,并結合業內專家審定,評選出國內智能機器人領域25家代表企業。機器人三大細分領域各有哪些公司上榜?國產自主水平如何?哪些服務場景最受關注?本文將一一拆解。
近半企業營收達10億,10家已上市
和人工智能相同,機器人至今也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并逐漸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隨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等技術進步以及智能化轉型加速,機器人也加快滲透到生產生活當中。
按中國電子學會分類,機器人可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指用于生產制造領域的機器人,如焊接機器人太原ai電銷機器人排名;服務機器人是指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則是指應用于特定專業領域的機器人,如救援機器人、無人機等。
我國已連續多年穩坐世界最大機器人消費國地位。據中國電子學會預計,今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近336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45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2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66億美元;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39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446億元,占比53%;服務機器人303億元,占比36%;特種機器人91億元,占比11%。
2021年全球和國內機器人市場規模占比情況(%)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
從前述數據可得知,今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占全球的比重約為40%,其中工業機器人占比約48%,服務機器人占比約38%,特種機器人占比約22%。從中也可看出,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占比較全球占比高出10個百分點,服務機器人和全球相當,特種機器人規模還較小。
在此次上榜的25家企業中,工業機器人有9家,服務機器人有13家,特種機器人有3家。其中10家企業已經上市,市值(截止11月25日)居于前三的是科沃斯、石頭科技和微創機器人,分別為946億元、592億元、5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60億元)。
10家已上市企業最新市值(億元,截止11月25日)
在10家上市企業中,8家企業營收超過10億元,科沃斯、石頭科技、新時達營收規模居前,去年分別實現收入達72、45、40億元;其中科沃斯和石頭科技是國內掃地機器人領域頭部供應商,新時達則是榜單中工業機器人領域營收最高的企業。
盈利方面,去年凈利潤最高的是石頭科技,接近14億元,其次是科沃斯和拓斯達,分別超6億元和5億元;新松機器人、埃夫特等受疫情、成本增加等影響出現虧損,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天智航、微創機器人還處于市場導入期,加上較高研發投入,尚未實現盈利。
10家上市企業披露的去年業績情況(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此外,據公開信息,目前年營收超過10億元的企業還有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服務機器人優必選、達闥科技等;其中大疆創新是榜單上營收規模最高的企業,2017年營收達176億元,該公司董事會還預計明年營收可達1700億元。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占據超70%的份額,在全球民用無人機企業中排名第一。
無人機也被稱為空中機器人,除太原ai電銷機器人排名了被用于航拍、攝影等,在農業、測繪、警用等方面也有著廣闊的發揮空間。大疆從消費級無人機起步,并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在國內農業植保無人機領域也布局有多個產品。從農業無機機保有量來看,大疆去年市場份額已達到60%,超過其對手極飛科技。
工業機器人國產占比近30%,5家企業撐起半壁江山
無論從全球來看,還是從國內來看,工業機器人都是機器人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自2013年起,中國已連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從國內來看,產業體系完善的外企主導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以國際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以及愛普生、雅馬哈、川崎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在國內擁有較大市場份額,且把控太原ai電銷機器人排名了中高端市場。
國產企業從中低端市場不斷突圍。據行業機構MIR睿工業統計,在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中,國產品牌市占率(以臺數計)從2016年的23.5%持續提升到去年的29.2%,外資品牌則在期內下降近六個百分點,但去年占比仍超70%。
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MIR睿工業
在過去幾年,由于政策推動,企業加速擴產,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銷量總體保持增長,雖在2018年前后受補貼減少和國際環境影響,銷量放緩甚至下降,但隨著制造業回暖和加速升級,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景氣度最近兩年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分別約為24萬臺、17萬臺,同比均增長20%左右;其中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5萬臺,市場滲透率達29%,相較2011年提升25個百分點。MIR睿工業預計,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達18.4萬臺,預計2025年將超25萬臺。
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和增速情況(萬臺、%) 資料來源:WIND、民生證券
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全球占比也逐年遞增,去年在全球占比已提升至近43%,相較2015年提升10多個百分點。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榜單中以新松機器人、拓斯達、埃斯頓、新時達、埃夫特等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頭部企業的推動,其在汽車、3C電子、新能源、食品、醫療、物流等行業加速滲透。
數據顯示,拓斯達、埃斯頓、新松機器人、埃夫特去年機器人本體銷量分別達10234臺、6000臺、3123臺、2155臺,合計達2.15萬臺,占國內總體銷量的13%,在國產市場占比則達43%。若加上今年上半年躋身全球工業機器人2萬臺俱樂部的新時達,這5家企業在國產市場中的比重大概率超過50%,國產化亦呈現較高的集中度。
此外,隨著人工智能、運動控制、定位導航等技術發展,加之行業需求,工業機器人領域也出現了聚焦于垂直領域的創新企業,典型如極智嘉和海柔創新。這兩家企業都聚焦于物流倉儲領域的移動機器人研發,其中極智嘉已在全球布局超2萬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服務全球30個國家300多家客戶,覆蓋汽車、制造、電商、零售、鞋服、醫藥等行業,在全球AMR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15家企業融資超430億元,清潔、配送市場大廝殺
本期榜單中,有10家是上市公司,其余還未上市的15家多是初創企業(9家服務機器人、4家工業機器人和2家特種機器人),其中優必選、極智嘉正在進行科創板輔導,極飛科技已獲科創獲受理,而大疆創新和達闥科技則多次傳出上市計劃。
這些企業均受到資本追捧,融資進程大都已在C輪后,合計融資規模近432億元,最受青睞的是優必選、極智嘉和大疆創新,融資額分別達到94億元、74億元和72億元;其次是達闥科技(39億元)、極飛科技和高仙機器人(均超22億元),擎朗智能、海柔創新、梅卡曼德等6家企業均超10億元。
未上市企業融資規模和估值(億元) 資料來源:IT桔子、天眼查及公開信息
從估值來看,大疆是榜單中估值最高的企業,公開估值超1500億元,優必選和極智嘉的估值分別達到650億元和320億元,達闥科技和極飛科技則均超百億,其它企業也都達到獨角獸或準獨角獸級別。
服務機器人上榜企業最多,也反映了這一領域的爆發趨勢。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16年以來,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復合增速達36%,高于全球增速,今年預計達303億元,2023年有望突破600億元。
這背后離不開資本的催化。據企查查,去年機器人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42起,總金額近268億元,今年以來,機器人依然是非常吸金的賽道。15家未上市企業中有11家今年已合計融資至少90億元,其中高仙機器人今年完成兩輪超18億元融資,梅卡曼德、海柔創新、達闥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等年內融資也均超10億元;騰訊、美團、軟銀、高瓴、紅杉、五源、云峰基金等機構紛紛出手,甚至同時押注多家企業。
榜單上今年獲得融資的11家機器人企業(億元) 資料來源:天眼查
同時,這也離不開應用場景的拓展。隨著智能化趨勢越發明顯,服務機器人適應性逐步擴展、產品類型愈加豐富、自主性不斷提升,由早期的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成熟產品,逐漸向情感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引導機器人等方向延伸;尤其是疫情以來,無人化需求激發眾多新興場景,如無人配送、清潔消毒、引導導購等,并在家用服務、公共服務、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都誕生了不少獨角獸。
從上榜企業來看,機器人清潔和配送服務是廝殺激烈的兩大領域。在清潔領域,科沃斯、石頭科技是國內掃地機器人兩大頭部企業,去年銷量分別達到317萬、238萬臺,在線上渠道的合計占比超過50%,其中科沃斯在線下渠道更是獨占80%。
字節跳動、紅杉、高瓴等加持的云鯨智能則主打掃拖機器人,去年在掃地機器人市占率達11%。高仙機器人研發的清潔機器人則主要覆蓋商超、寫字樓、酒店、醫院、園區、市政道路等場景,去年賣出近200臺,覆蓋30個國家地區的1000+客戶,在國內商用清潔領域占有率超80%。
配送領域則有達闥科技、擎朗智能、云跡科技、優地科技、普渡科技等公司布局,餐飲、酒店等是最為常見的場景。達闥科技專注于云端機器人研發,已是全球最大的云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2019年上半年營收就超10億元;擎朗智能的配送機器人足跡遍布全國500+個城市,并先后進入美德加韓等多個海外市場,產品累計出貨量已超2萬臺。
榜單中13家服務機器人業務和商業化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開信息
優地科技的機器人已遍布600多個城市,與8000多家酒店合作,累計服務數億人次,室內出貨量已超萬臺,室外預計將超千臺。騰訊、美團、紅杉等加持的普渡科技同樣發展迅猛,機器人累計銷量也超萬臺,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地區的600多個城市,合作商戶數萬家。
作為服務機器人領域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優必選主打人形機器人概念,并推出仿人機器人,同比布局教育和陪伴機器人等消費級市場,以及防疫、巡檢、物流等商業級市場。數據顯示,優必選銷售額從2014年的20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20億元,該公司CEO周劍曾稱預計2019年銷售額達到60-80億元。
此外,微創機器人和天智航等作為醫療服務機器人代表上榜,其中微創機器人產品覆蓋腔鏡、骨科、血管等手術???,部分產品已獲批,即將進入商業化;天智航聚焦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在近80家醫療機構投入使用,臨床病例累計過萬,未來還需加快進院速度。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發展,服務機器人將會深入融合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技術,推動智能化水平繼續提升,同時也需做深做透應用場景,實現機器人用以協助人、服務人的價值落地。
如需要了解產品詳情,可電話咨詢專業客服人員:1535852101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