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正在進行緊密的5G網絡建設,中國移動作為互聯網網絡通信的主力軍,積極推動5G網絡融入千行百業,今天要給大家詳細介紹的就是移動5G讓水務充滿“智慧”激發水電行業新動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智慧水利具體情況吧。
中國移動做為信息通訊行業的排頭兵,深入實施“5G+”計劃,和行業小伙伴協作推動5G與AICDE等新興信息科技的整合自主創新,促進5G服務大家、融進百業。在推動5G與垂直領域緊密結合的腳步中,中國移動在5G+水利工程/電力工程等眾多細分化領域的運用正穩步邁進從樣板房到規模拷貝,從探尋到體系的新階段。近日,DoNews追隨中國移動組織的“5G揚帆綻開移動”活動趕到江蘇、浙江等地,現場參觀了中國移動在智慧水利、智慧電力等領域的實踐成果。
5G讓水務充斥著“智慧”,用精細化管理守護綠水,因河道橫縱、水多橋多,被稱作中國東方威尼斯的蘇州,一共有21084條河道;超出40%的地表均被水域覆蓋。水利興,民生興。依水而建的同時,防汛排澇、生態河湖管控和城市供排水業務等當然也無法落下來。為進一步提高精確治理能力,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蘇州分公司融合本地水利水務發展規劃和真實需求,基于中國移動5G互聯網,依靠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新興信息科技,修建“智水蘇州”項目。
走入蘇州市水利水務信息調度指揮中心能夠見到,大屏幕上顯示著全省主要河湖水位站、閘站的水位線、總流量等信息;河道監控大屏展現側重點地區的水面實時狀況,時常有警告信息跳動,提示工作員妥善處理。這一大屏幕便是蘇州水利工程水務調度指揮服務平臺,是“智水蘇州”項目的主要構成部分。“智水蘇州楷音為‘治’水蘇州,喻意著蘇州以智慧大腦整治水利工程的前沿探尋。”蘇州水利水務信息調度指揮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田晨講道。“智水蘇州”項目包括防汛排澇、生態河湖管控和城市供排水業務三大應用體系,實現治水感知全天候、業務全覆蓋、監管全過程,可謂是水務管理的“智慧大腦”。
在城市供排水層面,蘇州對全省22座主要水廠進出口水質、水量、壓力監測數據,及其93座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水質、水流量數據監測開展全量水質,讓城市供排水管理方法更精細化、專業化。蘇州做為水利部智慧水利體制機制創新示范點大城市之一,已經持續推進“智水蘇州”基本建設。江蘇移動有關主管表明:“未來,移動將不斷把5G技術能夠更好地融進智慧水利基本建設中去,推廣‘樣板間’規模,促進新型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治理能力持續提高。”
5G+智慧電力促進電力網向“源荷互動”轉換,2021年,浙江電力工程負載屢創新高。據新聞媒體,7月13日,浙江省全社會發展最大用電量首破1億千瓦時,這一用電量水準已超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水平。為達到浙江省內日益增加的用電量需求,及其集中處理新能源技術,進行高彈力電力網基本建設,促進電力網從“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的方式發展。2020年起,中國移動浙江公司(下稱浙江移動)開始與國家電網浙江電力工程(下稱浙江電力)緊緊圍繞5G技術進行協作,處理電力基本建設運行的通訊難點。2021年,浙江電力工程運行了《5G公網應用示范工程》,進行5G+智慧電力基本建設。
數據信息表明,現階段浙江移動5G基站經營規模國內領跑,本省已啟用4.8萬站以上,實現鄉鎮以上5G覆蓋,并已進行5GSA互聯網經營規模運用。浙江移動優良的5G覆蓋能力及其在5G切片主要技術層面的自主創新能力,為5G+智能化新能源項目的進行打下了較好的基本。據了解,該工程項目搭建了第一個省部級范疇端到端垂直領域5G多源切片互聯網,給予泛在的電力工程無線網絡網絡系統,并在這個基礎上給予包含電源類(小水電站、光伏電站)、電網類(配電自動化、差動保護)、負荷類(秒級可中斷負荷業務、分鐘可中斷負荷業務、平臺型可中斷負荷)、儲能類業務(輔助設備控制類,比如無人機巡檢、巡檢機器人等)等一系列應用,現階段已連接業務終端設備超出5000+臺,啟用3個切片,156個DNN,搭建了5G切片體系管理,支撐我省進行連接業務類型14項,涵蓋生產控制類、采集類、管理類等業務場景。
以上就是關于移動5G讓水務充滿“智慧”激發水電行業新動能的相關信息介紹,智慧水利、智慧電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未來5G樣板間建設將大規模復制建設到全國的各個地區,實現新型智慧城市遍布全球(以上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