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隨著我國城市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這些發展成果中的許多都是以犧牲大量的水資源為代價的。據調查,中國的整體水質并不樂觀。2015年,年水資源總量為27962.6億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為660.8毫米。水資源不僅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工業、農業、建筑業和居民的生活不能與水資源的支持分開。如今,水污染事故頻發,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嚴重影響了我國的水安全,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全面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十三五以來水環境治理被定位為生態環境治理的首要任務。我國目前的水環境監測主要是基于主要的水質監測實驗。通過實驗分析,對水質參數進行綜合檢測,可以獲得高精度的數據。但由于這種檢測方法人力消耗大,檢測頻率無法得到有效保檢測響應時間長,自動化程度低,難以推廣,無法實現水質的實時監測和預測。同時,落后的水質監測網絡也成為制約我國水環境改善的重大障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物聯網的迅速崛起,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創新。各種有助于水質檢測的高科技產品相繼出現,開啟了水質監測產業的時代革命。經過多年的研究,研發人員成功開發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通過自動巡游機器人監測水環境,實時將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中心。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通過GPRS遠程數據傳輸和控制保證了數據質量和可追溯性,為實現水質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持。
水質監測具有覆蓋面大、監測指標多、設備折舊快的特點。水質監測設備的功能將從單一的數據采集向多元化發展。具有水樣采集、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方案決策、快速響應、信息支持等多功能的智能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有效改善了我國水質監測不足的現狀。自動巡游機器人配備物聯網卡,動態檢測各種污染物,自動檢測識別水面污染源并發出警報。通過物聯網開放平臺,機器人發現污染后可以自動界定污染范圍,動態跟蹤污染帶,實時繪制污染群圖,結合水環境參數,也可以預警突發污染事件。
根據咨詢機構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深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水質監測行業有望在未來五年迎來快速發展時期。應急預警和監測系統建設是實現我國水質保護歷史性變革的基本和戰略性任務。
水環境動態監測技術的實現離不開物聯網產業、硬件設備、平臺建設、網絡服務、數據傳輸、結果分析、方案制定的支持。統一通信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通信產品的研發和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制定。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云通信服務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推廣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水環境檢測中的應用。為此,公司建立了開放式物聯網平臺,制備物聯網卡,為物聯網卡建立了專門的物聯網通道。與傳統渠道相比,專用渠道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保證數據傳輸的快速安全。開放式物聯網平臺集中全網資源,保證物聯網系統的運行支持,為應急預警和監控系統的建設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智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