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公用電話使用率降低電話機器人沒有聲音,缺少維護
話機落滿灰聽筒沒聲音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因為手機的普及,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種公用電話使用率不高,電話機也常常出故障。但是,因為公用電話可以免費撥打110、119等應急電話,為市民提供緊急幫助,所以希望有關單位能確保必要的維護。
屏幕不顯示聽筒沒聲音
在西城區西四北大街的平安里路口南公交站,路西的人行道邊有一個電話亭,電話固定在一塊廣告箱上,箱體背部的玻璃已經粉碎了,露出了里面的燈管。
電話亭孤零零地立在路邊,箱體上面落著一層土,聽筒上面滿是灰塵。拿起聽筒沒有一點聲音,話機屏幕沒有任何文字顯示,記者試試用手按了按鍵,只有按鍵金屬的聲音,聽筒里仍沒有聲音,掛了聽筒,沾了一手黑乎乎的灰。旁邊不遠處還有另一部電話,上面同樣落滿了灰塵,聽筒也沒有聲音。
記者在附近遇到一名環衛工人,向電話機器人沒有聲音他打聽電話亭的事情,這名環衛工人說,很少看到有人來用這部電話,不知道電話是好的還是壞的。記者在電話亭箱體和周圍沒有看到任何的熱線服務電話。
記者在這條路東側也看到了同樣的公用電話,拿起聽筒又掛回去,試了幾次,屏幕不顯示,聽筒沒聲音。
在天寧寺橋西公交車站、靠近馬路南側的地方,路邊有一個電話亭,電話機被包裹在一個玻璃亭子里,玻璃模糊不堪,上面沾滿了灰塵和污漬,黃色的電話機身上落滿了黑乎乎的塵土。記者用手指蹭一下,掉下來一層厚厚的泥。話機上面貼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使用方法,以及撥打114可以查詢挪車、訂票、預約掛號等生活服務,最下面寫著中國聯通及熱線電話10010。
電話亭落滿灰塵電線斷了沒法用
同樣的現象在城區的其它地方也不少見。在朝陽區酒仙橋路的兩側,有幾個公用電話亭也處于損壞狀態,有的是連接線斷了,有的是沒有任何信號。
在距離地鐵將臺站C口外不遠處的公交車站旁邊,立著一個電話亭,由兩個半球形的橙色無檐“帽子”構成,“帽子”被兩根金屬立桿固定在地上。“帽子”上面伸出兩根黑色的電線,斜拉到旁邊的一根電線桿上。“帽子”里面各有一個電話機,其中一個黃色的電話機上面落了一層黑色的浮塵,在靠近屏幕的地方留著幾個手指印,電話機下面的一塊鐵板上有四個生銹的螺絲。整個“帽子”里面布滿了灰塵,稍不注意,頭、肩膀、手部就會蹭到。記者拿起聽筒,沒有聲音,屏幕也不顯示任何信息。
不過,另外一部黃色方形電話機可以使用,聽筒里面有嘟嘟的聲音,按鍵的聲音也很清晰。在話機下方有一個插卡口,旁邊文字提示可使用一卡通、IC卡和201卡,話機上方貼著一個金屬牌子,有聯通的標志,公話服務監督電話和話亭編號,中間的一行文字非常醒目——“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在采訪所見的幾個電話亭中,記者發現,只有這個點的公用電話亭貼有這樣的編號牌,而其它電話亭則沒有。
在酒仙橋路6號院電子城的西側路邊,一個公用電話亭被一堆共享單車包圍,要想湊近電話亭,必須先將幾輛共享單車挪開。這個電話亭的兩部電話屏幕沒顯示,聽筒沒聲音,每部電話機上面還被人畫了一個卡通人物造型,聽筒手柄上的貼紙寫著“IC、公交卡打電話市內、國內電話每分鐘只一角(不含港澳臺地區)”。電話亭的橙色“帽子”上面畫著涂鴉,一根黑色的電線斷了,線頭耷拉在一邊。
電話亭使用率下降但緊急求助有用處
記者采訪了數名年齡在20歲至50歲之間的路人,咨詢有關公用電話使用情況,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電話機器人沒有聲音:有了手機就再也沒用過公用電話。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說,他只知道市政一卡通可以使用,至于201卡和IC卡,他都沒有見過,也不知道哪里有賣的。這些市民中,也沒有一個在近一年內使用過公用電話。一位年過四十的中年女子說,十多年前,她在郵局買過IC電話卡,并用公用電話打過電話,但有了手機就再也沒有用過。
在酒仙橋路西的桔子酒店路邊,有一名常年看車的停車收費員告訴記者,路邊的公用電話是可以用的,偶爾有人會用它打電話。她說這種電話可以免費撥打110、119等急救電話,拿起話機就能打,如果遇到一些緊急情況,這種公用電話還是很有作用的。
6月28日,記者撥打箱體上的96188000電話,接通后是錄音接線員:“歡迎致電北京聯通的公話客服熱線,本熱線不設立人工服務,請留下錄音。”該語音提示會在兩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截至發稿時記者也未接到回復。
本報記者楊曉斌通訊員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