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使雙星越來越“簡單”,
越來越強大,
成為中國輪胎智能制造引領者
大道至簡。
青島雙星集團正將“極簡”作為自己pos電話機器人的追求。
雙星越來越“簡單”——生產過程越來越簡單,原先需要幾十個工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幾個工人摁幾個按鈕就能大功告成;企業與用戶需求對接越來越簡單,原來只能通過經銷商和市場調研pos電話機器人了解需求,然后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現在卻可以通過“服務4.0”生態圈直接探知用戶需求,然后展開個性化定制生產;用戶拿到雙星的產品也越來越簡單,原先需要到實體店購買,現在卻可以通過電商渠道“一鍵直購”,“10分鐘訂單響應”“2小時內引流至線下網絡”,迅速配送到家。
雙星的背后,其實很不簡單——這家企業正在全行業引領一場智能化革命。雙星在全球輪胎行業率先建成第一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目前已被國家工信部命名為輪胎行業唯一的“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雙星完全顛覆原有的運營模式,從近百年來一直以產能為中心,全面轉向以訂單為中心,使企業真正將發展重心放在滿足用戶需求、創造有效供給上。
“極簡”的雙星,已成為極具個性化的青島“智造”樣板,成為中國輪胎智能制造的引領者。
建成全球首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
業內異軍突起
走進雙星位于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的全球首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宛如走進科幻片拍攝現場:在闊大、明亮、潔凈的生產車間里,各司其職的智能機器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煉膠、敷貼、成型等各項工作;輕巧靈動的自動化AGV小車井然有序地在車間里穿梭著運送物料;力大無窮的碼垛機器人在立體倉庫里不知疲倦地搬運著各種成品……整個生產流程中,只需要幾個工人摁幾個按鈕,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作為傳統制造業,pos電話機器人我國輪胎行業始終處于‘大而不強’的境地,持續發展面臨重大瓶頸。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雙星作為一家有著95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自2014年開啟‘二次創業’、轉型升級的新征程,三年來緊抓‘中國制造2025’的新機遇,創新驅動,自我顛覆,全力探索輪胎工業轉型發展新模式,力圖從‘汗水型’走向‘智慧型’。目前來看,這一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果。”雙星集團董事長柴永森說。
知易行難。放眼全球輪胎行業,全流程“工業4.0”的道路從未有企業走過。從制造到“智造”,雙星經歷了一段艱辛的探索之旅。經過大量的產業趨勢、前沿技術研究和市場調研,雙星審慎地進行輪胎工業4.0智能工廠的頂層設計,特別是智能系統、智能裝備和機器人三個關鍵環節,用了將近20個月時間,歷經上百次的修改和完善。之后,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實施工廠建設,最終建成全球首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
雙星工業4.0智能工廠里擁有全球領先的模塊化智能設備,采用全球獨創的MEP信息智能匹配系統和11種近300個工業機器人。“工廠80%以上的裝備,都是雙星自己開發、制造的。”雙星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摸著石頭過河,大膽創新,率先嘗試,雙星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克服了許多世界性難題。例如,目前行業內一般采用人工掃描或RFID技術,實現對物品信息的采集。這種技術有一定局限性,無法實現對微小物料或原材料信息的采集。對此,雙星利用全球獨創的物料(品)編碼系統和電子標簽技術,實現了全流程“物-人-工裝-設備-位置”的信息智能匹配,由此真正實現了全流程的質量跟蹤和追溯,成為全球輪胎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的企業。
智能制造,帶來的是全球輪胎產業的顛覆性革命。統計顯示,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投運以后,雙星員工的勞動強度降低60%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勞動生產率是過去的3倍以上,產品實現了高質量、高附加值、高差異化,環保、能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通過輪胎智能化工廠的建設,雙星還收獲了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機器人、冷鏈物流、機場物流)、廢舊橡塑綠色智能循環利用等3個新產業。其中,雙星在智能裝備領域,已創造獨有的核心技術300余項,自主開發的“零排放、全利用”橡塑裂解智能裝備全球領先,可以將廢舊的輪胎、塑料制品裂解成油、炭黑、色母料等產品,“吃”的是黑白污染,“吐”的是黑白黃金,填補全球空白。
搶先擁抱智能制造,使雙星在傳統產業領域率先轉型,在業內異軍突起。2016年,雙星被授予國家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全國質量標桿、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全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成為五年來中國所有企業中唯一一家全部獲得四項殊榮的企業。
率先建立“服務4.0”生態圈,
憑借智能化頻頻攻城略地
“極簡”的雙星,對智能化有著系統性的盤算。
“我們理想中的工業4.0智能工廠,應該包括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產品、智能服務,主要標志是萬物互聯,包括人人互聯、人機互聯、人物互聯,整個系統實現由用戶指揮、數據驅動、軟件運行。雙星將通過智能工廠的建設和運營,實現產品定制化、企業互聯化、制造智能化。”柴永森說。
雙星智能化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與用戶的“零距離”——讓pos電話機器人他們從雙星得到自己想要的產品和服務,變得越來越簡單。
以貼近用戶、創造用戶、創造供給為核心訴求,雙星在建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的同時,還在業內率先建立“服務4.0”生態圈。
雙星集團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服務4.0”生態圈通過雙星輪胎切入,以“O+O/E+E”為主要特征。其中,“O+O”即線上、線下無縫對接;“E+E”即路上、路下無處不在。“整個系統從用戶交互開始,用戶體驗、交易、選擇服務方式、實際上門服務、服務評測,實現全流程閉環。”
“服務4.0”催生“星猴戰略”。從去年開始,雙星在國內輪胎行業首家推出“移動星猴服務車”,隨車配備拆胎機、動平衡機、擴胎機、補胎機、洗車機、移動POS機、車輛定位等設備,實現網上統一接單、網下快速送達、快速移動支付,為用戶提供靈活快捷、差異化的服務。去年11月11日,遠在新疆的張先生上網購買了4條雙星輪胎,當日上午9時,pos電話機器人他就接到了雙星“移動星猴”服務人員的電話,45分鐘后,輪胎已經安裝到他的車上。
“服務4.0”催生大數據思維。雙星組建的云網電商經營單元,通過不斷積累的電商大數據實現精確產品定位,入駐天貓、京東等多個大型電商交易平臺,渠道拓展至車貨匹配、物流后市場服務、汽車后市場服務等領域。去年“618”期間,在天貓輪胎品牌官方旗艦店的TOP榜單熱銷商品排名中,雙星輪胎位列第一;去年“雙11”期間,天貓全網雪地胎月銷量TOP100單品排名,雙星輪胎在眾多國內外品牌中銷量第一。
生產智能化,服務智能化,使雙星厚積薄發,將智能化作為重要競爭力,頻頻攻城略地。
今年3月份,雙星與交運集團達成校車全部換裝雙星安全輪胎的戰略合作,意味著全市運載420多所學校13萬名學生的1900輛專業校車,都將裝配由雙星“工業4.0”智能工廠研制、采用防彈衣材料和納米自修復技術的安全輪胎。
同樣是3月份,雙星與韓國第二大輪胎工廠——錦湖輪胎債權人簽署金額約9550億韓元的股權購買協議,若錦湖輪胎會長樸三求先生30天內不行使優先購買權,則雙星將持有42.01%的股份成為錦湖輪胎第一大股東。
“極簡”的雙星,越來越智能;智能的雙星,越來越強大。
精彩文章推薦
【溫馨提示】親,請將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tire123”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能將本微信置頂。作為輪胎第一門戶,中國輪胎商務網每天最新行業資訊,您將輕松獲取。
推 廣
點擊以下廣告圖片,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