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城市停車行業發展失衡,各種“并發癥”也會接踵而至。“天價車位費高過房子首付”、“山寨停車場暴利斂財”、“僵尸車無人問津”……各種奇葩亂象狠刷三觀。“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城市交通規劃發展的普遍問題,而停車亂矛頭則直指智能管理滯后”,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雋表示,城市停車運營管理智能水平不足的直接體現是車位利用率低、停車場信息不暢、收費標準不一、財務不清晰等等,既無法滿足當下用戶對停車場服務的高要求,也增加了城市交通治理難度。
為此,2015年,國家發改委就率先公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放開社會資本全額投資停車設施收費,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為推進政策的實施,近兩年,又密集頒布了相關配套政策,國家層面的停車政策體系日趨完善,與此同時,各省市政策也相繼出臺。
具體來說,當前智慧停車工程建設主要集中在車位搜索、智能尋車、自助繳費、停車輔助和停車大數據采集等幾大部分,涵蓋了智能停車場、路側停車、共享停車和立體停車庫幾大領域。據行業估算,目前中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高達17萬億,智慧停車系統開發商、硬件設備供應商、互聯網企業爭相布局,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停車PPP建設熱潮涌動。“長遠來看,智慧停車是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向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