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的信息處理中心建立有AGENT農業信息網絡系統和農業專家系統,主要負責農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同時規范農業市場的信息流轉政策法規,建立的農業市場信息網絡基本完善了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的組織機構;農業科研技術推廣系統充分利用了高校及涉農科研機構的科研共享資源和人才優勢,由政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推動農業技術和科研成果的生產轉換,協調美國農業部提供農業產業預報告、農產品需求調研報告、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報告等,為美國農業提供準確、可靠的服務信息,以確保美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相關涉農企業公司系統往往提供有償的信息服務,這些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相關技術為農戶提供專屬的定制服務,彌補政府信息服務的不足;農場間互助服務系統是農場主和一些行業協會之間約定建立的自助服務方式,系統內的農場主發布各自所掌握的農業信息,實現信息之間的共享機制,同時也結合自身的信息需要,提出需求、由他人協助滿足。
目前,美國農業部在全國各大洲內設立有一百多個農業信息收集站,負責收集每日的農產品銷售、拍賣、加工和批發等信息,然后整理、匯編后通過衛星系統傳輸至農業部的信息處理中心。由農業部審核后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渠道將信息傳遞給目標受眾。如此保證了農業信息服務內容的真實、及時和全面。
雖然我國對農業物聯網技術己經有大范圍的很好的推廣。大型的農業示范園也有小規模的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但是,我國的廣大農產品種植戶和所有的水產養殖戶都沒有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在我國的推廣遠遠沒有達到廣泛普及的程度,依舊是靠經驗種植,從事傳統生產方式。
近幾年我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農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無論是種植還是水產養殖,由于我國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根深蒂固的農業生產方式,造成了農業生產規模較小。個體農戶根據自己對需求市場的分析,對農業生產做出個體決定,單個農戶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生產狀況不穩定。大多數農民們都無法預期明年的種植情況和市場行情。對于小的生產種植和養殖,沒有必要投資過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物聯網設備要應用到農作物的種植中,需要購置一些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初期安裝費用較高。農民只看到了這項技術的初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擔心投資無法收回。農民朋友看不到新技術帶來的長遠利益和回報,所以很少有農民愿意嘗試購買。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技術是實現基于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和工具,這些技術支撐著相關工作的開展。當前國內物聯網技術及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技術正處在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的階段,技術的總成也剛剛開始,一方面,基于物聯網的農業信息化,需要通過現代和傳統兩種方式進行信息的傳輸和發布,傳統的技術方式已經比較成熟,現代技術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發和優化,因而應加強這些技術,尤其是傳感網、農業自動控制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技術的總成工作,使這些技術能夠完美的融入到物聯網農業系統中來,服務于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