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的城市交通是交通參與者自發進行的,與交通管理者之間信啟、互不相通。在正常運行狀況下,交通參與者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出行路線,交通管理者僅僅通過固定模式的交通標志和信號燈等做有限的行車指導。這導致交通資源未能得到高效率的使用,當車流量飽和、無法進行有效疏導時,由此產生不必要的交通擁堵。
而智能交通物聯網技術將整個城市內的交通參與者和道路交通狀況、事件信息等實時收集起來,交通管理者通過信息、匯總、交通組織優化來得出最優的交通協調方法和車輛行駛路線。當道路交通不通暢時,感知設備向交通管理中心發出事件告警,通過對事件原因分析,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做出反應,便于及時處理道路交通異常狀況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后方行駛的車輛及時得到消息,被合理的引導,繞開交通狀況異常的路段。
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需要結合中國國情和各地不同應用需求,在交通信號協調控制、車路協同、航運智能化管理、管控與安全保障等智能交通前沿技術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先進的ITS應用系統協調運作等核心技術,取得實踐效果并協調發展,為實現智慧交通下的人、車、路協調一體化創造條件。
同時,積極探索智能交通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發展機制,深化交通運輸領域的智能交通應用,大力推動物聯網在ETC、RFID、物流運輸和綜合交通信息服務等領域大規模建設,并取得產業化成果。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基于物聯網智能交通是加強交通、治安防控卡口建設,逐步形成“包圍圈”的防控態勢。城市交通流的變化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在多數時間內,城市交通在空間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這就造成了有些路段擁擠,有些路段流暢的情況的出現。物聯網智能交通可以通過誘導出行者改變其出行行為的方式,改善城市交通,使城市交通在空間上的分布趨于平衡,避免交通擁堵現象的出現;并減少出行者在路面的停留時間,達到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目的。
要實現物聯網智能交通,必須要解決四個難題:預測交通流的變化趨勢;實時獲得交通系統的各項信息;建立合理可行的動態交通分配模型;能夠實時完成出行者與誘導中心的雙向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