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物聯網產業己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并被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國得到高度的政策扶持和資金、人力支持。作為新一輪信息產業浪潮,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巨大的。它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而且還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將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從物聯網產業的經濟特征來看,首先是其——創新性。物聯網技術是信息科學領域最新知識創新成果,其通過構造萬物相連的網絡,改變了人類與物質世界聯系的方式,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獲取信息的渠道,這將直接帶來新規律、新方法、新知識、新理論的發現和創造。
具體來說,物聯網技術創新性不僅表現在直接帶來新興信息技術的發明創造、新商業模式的產生、新產品的創造,還表現在通過其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展,物聯網技術將對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銷售、存儲模式、管理理念與方法等產生變革和推動。因此,物聯網產業具有極強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功能,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其次——快捷性。物聯網技術將人與物質全部囊括進一張巨大的網絡,在網絡中,不僅人與人可以無界限的交流,而且人與物可以直接對話,時空界限在這張網絡中被完全打破。因此,信息流通渠道更為通暢、資源共享范圍更為廣闊,這將大大縮減信息流傳遞耗費的時間,通過網絡扁平化的組織結構,直接傳達信息到網絡終端。
姜奇平先生的“直接經濟”理論提出,“直接經濟是經濟形態的一次回歸,”從農業經濟(間接經濟)到工業經濟(迂回經濟)到互聯網、物聯網經濟(直接經濟),我國經濟活動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國民經濟步入快節奏的經濟時代。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在我國,物聯網已經成為政府、學術界、產業關注的焦點之一,它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國物聯網產業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己經擁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逐漸明晰,產業鏈已具雛形。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中國物聯網目前擁有覆蓋感知及網絡設備制造、軟件處理、信息處理、應用服務等業務門類齊全、服務體系完善的物聯網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雖中小企業占比較大,甚至能達到85%,但是在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現象下物聯網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異常突出。
另外,物聯網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這四大區域已然形成集聚發展的空間布局,在各區域均呈現出高端要素集聚發展、核心技術不斷創新的態勢。同時,物聯網還帶動了微電子技術、傳感元器件、自動控制、機器智能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產生顯著的產業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