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各項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功耗、更短的延時、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帶寬需求······這些都是邊緣計算傲視云計算的資本。
邊緣計算參考架構在每層提供了模型化的開放接口,實現了架構的全層次開放;通過縱向管理服務、數據全生命周期服務、安全服務,實現業務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務。目前來看,開源的邊緣計算框架非常必要,它有助于降低初創企業的進入門檻,創業者可以更好的分配資源,而不必浪費過多時間在邊緣計算的基礎架構層面,可以集中精力專攻特色功能和定制界面。
作為開源工具之一的EdgeX Foundry值得關注。它嘗試提供可互操作的組件,提供即插即用功能,改變邊緣計算游戲的“規則”。它將是一個簡單的互操作性框架,獨立于操作系統,支持任何硬件和應用程序,促進設備、應用程序和云平臺之間的連接。EdgeX Foundry的主要任務是簡化和標準化工業物聯網邊緣計算,同時保持其開放性。
2、物聯網安全
物聯網安全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常談常新的領域。2017年的一個明顯變化是,用戶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詢問與物聯網安全相關的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物聯網可以分為很多部分:智能設備、網關、網絡服務和云服務;從“商業角度”來看,物聯網包括平臺、連接、商業模式與應用。無論我們如何描述物聯網,安全性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
過去3年中,攻擊者在物聯網設備上掃描漏洞的比例增加了3,198%,這些智能設備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成為黑客們新的攻擊目標。在物聯網的發展歷程中,遇到安全遭受攻擊的“灰犀牛”事件幾乎是板上釘釘。如果事先無法對此進行有效應對,那么,“灰犀牛”將會是比“黑天鵝”更致命的風險來源。
3、終端智能
比邊緣計算更進一步的是,在邊緣側部署人工智能。為了實現邊緣側的終端智能,低功耗AI芯片的進展不能不時刻關注。越來越多的AI初創企業將終端專用芯片作為重點攻克課題,越來越多的計算未來將會在終端設備上完成,智能將會下沉到終端設備,激發邊緣智能真正崛起。
專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和傳統的計算芯片存在很大的差異——典型CPU的架構中需要大量的空間去放置存儲單元和控制單元,相比之下計算單元只占據了很小的一部分,算力無法滿足深度神經網絡)的計算需求;而AI芯片則具有大量的計算單元,能夠適合大規模并行計算的需求。國內外已有諸多芯片或人工智能公司加入了研發低功耗AI芯片的大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AI芯片將會是未來的主流。
有預測稱,在巨頭們的帶動下,2018年的智能手機都會搭載AI芯片。由于手機仍舊是世界上出貨量最大的智能終端之一,移動AI芯片搭載于手機端,似乎可預見一大波手機大戰,這無疑有利于促進其成本的迅速下降。同時,巨頭們已經培育多年的開發者和合作企業生態,有利于將生態能力快速切換到IoT邊緣智能產品的打造中來。
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為一個獨立的角色,正在創造一個日益擴張的產業。如前所述,由于物聯網應用涉及終端設備、應用軟件、服務平臺和通訊網絡等多個層面,每一層面都可能面臨安全的威脅,需要安全防護的范圍很廣,孕育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相關行業的創新企業正在開拓一片全新天地。
對于物聯網安全的職責問題,也正在發生結構化的調整。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安全的責任并不在物聯網設備制造商手中,最終的安全責任仍舊把握在用戶自己手中。物聯網用戶的參與,讓業界真正感受到安全意識的覺醒。
4、物鏈網
不管你是否察覺,這樣的場景已經臨近:在萬物互聯互通的情況下,我們所有的物質設備、物質資產都被數字化了,它是流動性的,它有數字身份,它有傳感器,因此每個機器就有自己的IP地址,就有了ID身份,而且機器會用自己的銀行賬戶和錢包,機器可以自動的和另外一臺機器之間互相完成一筆金融交易。
但是比特幣的交易費用非常貴,如果用比特幣買一杯咖啡可能會不值,因為交易費用比咖啡本身還貴。如果交易摩擦成本大,那么機器之間進行互操作,或物聯網設備之間的微型交易幾乎是不可能的。IOTA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專為物聯網而生的“區塊鏈”技術。
IOTA目前是全球第四大加密貨幣。值得注意的是,IOTA使用了一種有趣的分布式賬本技術,使其去中心化。與大多數公司使用的標準區塊鏈技術不同,IOTA的方法叫纏結。是DAG結構,雖說它是區塊鏈,其實它既沒有區塊,又沒有鏈。
IOTA改良了區塊鏈必須支付手續費給礦工的設計,發出交易的人就不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這種零交易手續費的設計,特別適合未來物聯網時代的數據交換,構建未來的機器經濟時代。IOTA巧妙的透過纏結達成了區塊鏈還沒辦法做到的提供零交易手續費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