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人的基本需求,早期的定義:交通主體(人或者是貨物)通過交通工具,由甲地移動至乙地,完成某個經濟目的的行為;現階段則著力于結合電子、通信、信息、控制、機械及管理技術,追求安全、效率、經濟及環保之智能交通系統,隨著物聯網的興起,任何設備都可以連上網,交通環境中的人、車及路都可以相互溝通,勢必對交通系統造成不少影響,因此希冀借助這個自我挑戰,可以探討這方面的影響,找出自己在交通結合物聯網可以著力的方向。
1、智能交通系統
智能交通系統(縮寫:ITS),又名:智能交通系統)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器技術等有效率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交通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及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及高效率的綜合的交通和管理系統。
而智能交通系統一般可分為以下九大方面之服務:
先進公共交通服務(APTS)
先進用路人信息服務(ATIS)
先進交通管理服務(ATMS)
先進車輛控制安全服務(AVCSS)
商車營運服務(CVOS)
緊急事故支持系統(EMS)
電子收付費服務(EPS)
信息管理服務(IMS)
弱勢使用者保護服務(VIPS)
針對智能交通系統之九大服務面向定義,及交通環境(人、車、路及平臺)組成,未來將針對物聯網四個層面包括物理層、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進行智能交通系統及物聯網之影響探討。歐洲電信標準協會針對物聯網架構,按不同的工作內容可劃分為物理層、感知層、網絡層及應用層。
物理層:包括嵌入與整合之實體設備,設備涵蓋交通載具、生活家電、醫療器材、學習媒介等等。
感知層:包括感知技術(環境感知、情境感知及意境感知)、辨識技術(影像、條形碼、文字及射頻等)及多媒體技術(影像、人體動作辨識)
網絡層:包括無線通信技術、高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防火墻/密鑰認證/安全通訊..等)及多媒體技術。
應用層: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學習、智能醫療、環境監控、智慧城市...等應用。
2、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3個商業模式
(1)數據販賣與交換(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特征:資料為王:硬件定價很低,甚至0元,廠商販賣或交換用戶的數據盈利
知名案例:Nest
備注:硬件價值壓縮
(2)產品即服務
特征:有感服務:廠商售出硬件產品后,利用大數據分析、軟件升級、直接提供人力、售后服務盈利
知名案例:Tesla、通用、中興保全MyVITA、Dropcam
備注:透過軟件升級,提供給用戶更好的服務
(3)產品共享
特征:共有共享:廠商擁有硬件產品,用戶依硬件使用量付費
知名案例:YouBike、Zipcar
備注:產品共享趨勢
物聯網是大勢所趨,未來在交通環境的組成,人、車及路,亦會透過網絡相互溝通,然而未來勢必會有一個平臺,可以整合交通系統,構成一個車聯網的環境,提供未來一個更實時、智慧而多元的交通環境。而未來的趨勢,交通信息可以產生價值,針對用戶有用的將愿意支付費用享用;交通服務有可能非由實際搭乘運具的人來支付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