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需求是決定產業能否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動力,產業只有符合社會經濟需求,才能獲取強大的生命力,并且在產業競爭中擴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對于物聯網產業來說,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方向在于滿足更高、更新、更廣泛的需求,所以市場需求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物聯網的需求可以分為個人需求、企業需求、公共服務與管理需求。
隨著物聯網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監測以及智能醫療等領域的深入發展,社會的發展模式和人類的生活方式都將被物聯網所改變,物聯網技術也將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普及。由此可見,物聯網產業潛力巨大。但是我國物聯網需求同樣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
1、國內物聯網需求多集中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務與管理領域,主要由政府推動實現。在物聯網產業發展初期,通過政府采購來推動物聯網的發展是必要之舉,但是物聯網產業要發展壯大并最終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企業、個人的自發需求同樣關鍵。
2、現階段,國內很多人尚不了解物聯網概念,物聯網投資巨大,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低認知度導致其產品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這個時候,物聯網產業的市場營銷變得非常重要。盡管消費者的需求客觀存在,但自身卻沒有意識到,這就需要教育消費者,創造出市場需求。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賭贏我國物聯網發展存在的問題,首先,深化政府管理職能,加強政府產業引導。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管理職能的作用,積極引導優質平臺的搭建。同時積極開展組織服務工作,以交流會、討論會的形式促進各地區在物聯網發展方面的交流,增進各行業在物聯網領域的相關合作,為推動物聯網發展產業化、規模化奠定基礎。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不同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同監管,各部門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共同促進物聯網產業進一步發展。
目前,物聯網項目的最大買家仍舊是政府。由于政府是公共管理與服務市場的最大消費者,所以物聯網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方面發展較為迅速,尤其是公交交通、門票管理、環境保護等相關領域,民生類項目是政府在物聯網產業發展方面的主要著重點。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類領域,政府也應積極引導物聯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引導物聯網產品與市場需求相協調一致。
其次,打造成熟的商業模式。鼓勵以培育多種形式的產業聯盟和資源共享平臺為切入點,加大物聯網產業研發、測試等服務能力開放共享力度,促進資源流動與整合配置。整合利用各類技術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載體和服務資源,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建立物聯網技術研發聯盟、商業聯盟、市場聯盟或產業標準協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立協同機制,促進跨組織、跨部門的資源流動與整合。
同時,建立物聯網資源共享平臺或融資租賃平臺,鼓勵開放數據資源、行業標準、大型科研儀器、測試平臺等科研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有效盤活設備資源和服務資源。探索建立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收益分成模式,使物聯網產業服務供給實現健康可持續運營。面向物聯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規模生產、市場推廣全產業鏈,提供技術咨詢、政策咨詢、投融資對接、知識產權代理等在內的一條龍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市場與產業之間,以及產業上下游之間的常態化溝通機制,適時組織各種供需對接會、產業協調會、經驗交流會、市場推介會,促進成果交流及成果轉化,大力推廣新產品、新服務與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