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風起云涌的當下,智能社會已經悄然邁向物聯網時代,通過物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社會生活方式的浪潮正在愈演愈烈,新零售業也在這股新風向上得到了新的發展生機,一路搭乘物聯網這趟快車迅速前行。距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經過去三年了,這三年在物聯網技術影響下新零售發展速度如風,而我們也在這種線上線下商業模式相結合發展最火爆的時候得以見證其發展。對于新零售,最大的特點可能就體現在其優化門店管理、提高門店供應鏈管理能力上,今天我們就從門店管理終端一起來看看物聯網卡運用如何實現門店優化管理,助力企業追趕新零售風潮的。
午夜潛行的城配人
對于物流業,尤其是對城配這個細分領域而言,白天的市區儼然是“業務禁區”。由于嚴格的限行約束,絕大多數城配車輛只能選擇午夜過后開始工作,郝景芳筆下的“北京折疊”似乎每天都在他們身上重演。
而除了24小時便利店,其他業態的終端門店都無人在午夜值守,配送商和門店大多只能進行“友好協商”,選擇一種非常原始的鑰匙交接方式,好讓司機在午夜送到貨之后,能自行打開店門,把貨物搬運進店。
由于門店店員“白天不懂夜的黑”,首先造成的麻煩便是“無法驗封”。如果是白天進行配送,店員一般會自行驗證車廂尾部的鉛封,如果鉛封沒有被打開,可以證明貨物在配送過程里是沒有人為破壞的。而夜配的場景下,這個步驟就只能交由司機進行。這種模式主要依賴雙方的信任基礎,但一旦出現丟貨、換貨等情況,由于缺乏鉛封這個重要的證據,責任也就很難界定了。
如果鉛封具備一定的數字化能力,能夠記錄開關發生的時間、地點,夜配中的驗封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中創物聯網提供的物聯網卡云平臺網頁能隨時查看,即使門店沒有值晚班的店員,也可以對車廂的開關進行透明化的管控。同時,中創物聯網平臺也提供了預先設定藍牙開關地點的功能,如果中途不需要開關車廂,提前劃定門店周圍的解封區域就會更加安全。
天生鮮美,更需呵護
新零售給消費者帶來的最直觀印象之一,便是“鮮”。無論是盒馬鮮生的帝王蟹,還是每日優鮮的荔枝,這些舊時無法隨時吃到的東西,在需求預測、即時配送等供應鏈優化能力的促成下,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家常吃食。對于996之后可能還要669的年輕白領而言,如此輕松便捷的購買體驗和仿佛剛出產地的鮮美滋味,都讓他們對新零售的青睞與日俱增。
對于新零售而言,如何把鮮美留住,讓食物“永葆青春”,就成為了極其重要的一件事,食物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它能創造的價值。而對于需要冷鏈物流的生鮮商品而言,溫度的透明管控便是保障它新鮮度的最重要手段。
在門店里,不同SKU對應著不同的最佳溫度。素食便當中的米飯,溫度在18℃左右可以有最佳口感;鮮牛奶的最佳存放溫度為2℃~6 ℃,超溫牛奶會迅速變質;肉類更不必說,稍低或稍高的溫度,都會讓一塊進口“神戶牛肉”貶值得像注水肉一般。
通過便攜式的小型溫濕度傳感器,只需要放入對應的冷藏箱、冰柜或冰箱,就可以實時監測環境溫濕度。中創物聯網通過LoRa技術實現無線連接,采集的環境數據最終會經由物聯網平臺匯總計算后呈現在顯示屏上,并同步傳輸到云平臺,供進一步的可視化呈現和數據挖掘使用。
對于連鎖品牌的門店,管理者所需要監控的溫區非常多,在平臺上,門店監控以卡片式信息展示得明明白白,預警、報警、掉線、標簽拆移等各類數據,一目了然。
中創物聯網表明新零售物聯卡興起已成事實,而在新零售產業鏈中處于核心環節的就是門店供應鏈的管理能力,通過物聯網卡運用于門店管理上正好有效優化門店管理能力,促進企業升級轉型以便更好的追趕新零售業步伐,實現現代化門店產業的全面物聯化升級。處于物聯網社會中,新零售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并且隨著科技發展,未來以技術為依托的新零售將會同科技進步爆發出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為新的市場熱潮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