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戶為王的當下,平臺和內容制作者誰也不敢得罪誰,沒有內容的平臺不叫平臺,沒有推薦的內容成不了氣候。在短視頻上線初期,為了吸引優質創作者加入,給流量、給錢,只要入駐,內容制作者想要什么盡管提。
在2017年短視頻曾提出過投入10億人民幣來扶持短視頻創作者,在巨大的利益之下,專業和非專業的視頻制作者蜂擁而入。
首先進場的是UGC用戶,UGC指的是普通用戶創作內容。為了降低UGC的創作門檻,短視頻討巧的設計了模仿拍視頻的思路,還記得短視頻最開始的對口型嗎?我一個做短視頻網紅的朋友說,那個時候對個口型,隨便發個視頻都能漲粉。
在平臺初期,盈利前景不明的情況下,UGC無疑是平臺能否壯大的保障,有了內容才能留住用戶。加上短視頻的算法,留存率超高,用戶的增多,又吸引了更多創作者進入。
接著嗅到金錢氣味的PGC進場了,PGC指的是機構創作內容,團隊化作戰,內容更加精良。UGC通過流量紅利但凡是到了一定的咖位,都會往UGC方面去轉,不然拼不過UGC的。
大家可以仔細留意下,現在短視頻里面刷出來的視頻,無論是剪輯、配音或是演技,都比以前提升了幾個檔次,這都是UGC的產物。而有很多UGC是披著PGC的外衣做著吸粉的“勾當”。
不明所以的老板們看到別人隨隨便便幾個視頻,粉絲就幾十上百萬,就給自己的新媒體團隊下指標,務必一周內拍出點贊10萬+的短視頻,不然年終獎不保,經歷過公眾號推文10萬+kpi的小編表示,習以為常了。
要說內容創作者里面真正的正牌軍,一定非MCN機構莫屬了。他們就像公眾號時期做矩陣號的機構,MCN旗下往往會有多個大號,有的是簽約的,有的是孵化的。他們成立公司時,目的就十分的明確,做內容漲粉,通過粉絲來變現。
所以,短視頻里面最開始商業化的就是MCN機構了。也不能說他們多么有遠見,因為短視頻平臺的發展和微博幾乎別無二致,都是瘋狂漲粉后接商家廣告賺錢。
這里面有個小插曲,微博曾經踩過一個大坑,在平臺未盈利的時候,內容創作者瘋狂的進賬,平臺完全束手無策。短視頻想的比較超前,在內容創作者還沒有失控時,上線了星圖平臺,成功的把控住了廣告主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交易。
以上就是巨人網絡通訊對短視頻代運營方面的解答,如果您這邊有需要可以咨詢,微信veteran88,電話聯絡400-1100-266有專業的客服為您服務
短視頻代運營關于內容創作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