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3G,3G演進及NGBW(下一代寬帶無線)是目前通信業界非常關注并在不斷探討的熱點話題。人們希望,通過NGN及NGBW來解決目前各類網絡中的許多問題,如網絡安全問題,QoS問題、智能網管問題,網絡的移動性及匯聚與融合問題、前后向兼容平滑演進問題等。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年中,ITU-TSG13研究組進行的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不少進展,在新研究期中將集中精力,專注NGN的研究。2004年6月的ITU-T第13研究組會議上專門組建了一個新的NGN專題組FGNGN(FocusGroupon NGN),以應對NGN發展的緊迫需要,加強和推進NGN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成立七個工作組,分別在業務需求、功能體系架構和移動性,IP-QoS,控制和信令能力、網絡安全、網絡演進及IP承載能力要求等七個領域進行工作,以滿足國際上對全球通用的NGN標準的迫切需求。至今已完成諸多標準建議草案,對NGN的研究方向、通用參考模型、框架體系、業務需求、網絡功能、網絡安全及IP承載能力要求、互聯互通、服務質量、移動性管理、可管理的IP網絡、異構網絡性能和NGN網絡演進融合方式等各個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為世界各國的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提供了網絡發展和產品研發的思路和依據。
但客觀地說,NGN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惑,特別是NGN在分階段務實發展的同時,如何從戰略高度確立其目標框架及目標定義及其與分階段實施的關系至關重要。同時,所謂全IP發展NGN的策略是否穩妥,依然有不少懷疑與爭議。本文擬根據IP協議的背景、內涵、作用與外延等一系列問題,重點就進一步發展IP及NGN的理性戰略思維問題談一些個人看法,供分析參考。
IP協議及NGN的產生背景與必然性
眾所周知,IP或TCP/IP協議是互聯網Internet發展的基礎。盡管對NGN的概念、定義、結構,NGN的發展是否應以IP為基礎,是否采用所謂全IP等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尚未獲得全球性的統一見解,甚至還存在一些較尖銳的分歧,但NGN的背景與必然性,以及IP協議普及應用的基本作用與外延等一系列問題是明顯的。
(1)20世紀末期,對無縫隙覆蓋全球個人多媒體通信的需求推動了GII建設的熱潮。基于TCP/IP協議的Internet技術由E-mAIl和VoIP應用切入,使Internet/Intranet和WWW飛速發展,在全球快速普及,廣受歡迎,人們普遍認為這可能是未來GII的一個發展方向。
(2)隨著數字傳輸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及高級軟件技術的進展,對一向處于低效率運作狀態的三網分立的局面,人們普遍感到不滿意,期望IP協議能成為三網融合的基礎,再借助一系列新技術逐步實現三網的融合。IP協議有可能成為固定與移動通信融合的粘接劑,這對未來全球個人通信及GII的實施至關重要。
(3)以TCP/IP協議為基礎的Internet設計的初衷主要是考慮軍事應用及提高抗干擾能力,它是以犧牲網絡帶寬為代價的。其網絡結構及協議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是一種非面向連接及盡力而為(BE,BestEfforts)的方式,未顧及移動漫游個性化要求,是一種主要由科研團體和/或政府研究機構松散管理下的一種非商業應用網絡。但進入大規模商用后暴露出來的安全性,QoS,網絡智能管理、贏利商業模式等多方面問題,使Internet的NGN2/GNI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尚無法找到一種更好的可進行大規模普及操作的網絡結構,因此現實的做法理應是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吸收各種新概念、新思路及新技術,使之盡可能全面改進,以盡快滿足市場需求,并創造新的增值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亦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因勢利導的現實主義作法。
(4)在.COM泡沫的破滅、對寬帶泡沫的質疑、對3G發展的迷茫及傳統電信業務盈利下滑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促使傳統運營商與制造商急需尋找出一種能平滑演進、適應市場需求的新一代網絡結構與多業務增長途徑。20世紀80年代,PC機控制軟件與計算硬件分離,形成充分開放的多廠商競爭環境,最終推動整個計算機業的繁榮與發展,促使人們認真思考未來網絡的發展是否應走這條道路。
(5)隨著軟交換技術及軟件無線電技術的誕生與改進,無論是有線網還是無線網,均可采用分層、分面及全開放模式,基于獨立的模塊化結構,實施業務驅動,使業務、呼叫控制及承載完全分離,從而以優良的性能價格比、前后向兼容的過渡方式,平滑地向新的以IP為基礎的網絡演進。這些技術可望成為較現實的新一代網絡,即所謂NGN的核心支撐技術。盡快統一全球標準,與原先提出的GII這一目標進行協調與融合,已成為相關組織(如ITU-T/R,ETSI,IETF,3GPP,3GPP2,ISC/IPCC,TINA/TIMNA,MSF,OMA等)的共同愿望。
盡管在IP協議及NGN問題上,人們在概念、定義和結構等方面均明顯存在含混不清及不同理解之處,依然成為全球各大標準組織、運營商、制造商、研究開發及政府相關部門共同關注的熱點,,并在加緊探索各種務實發展途徑。這無論對固定或移動,對公網/共網及專網,對地面或空間,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