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N年前風靡一時的安利產品呢?記得安利火的時候小編還是個打醬油的小屁孩,而那時候安利產品除了占據市場各大廣告版面外,不管是街上的宣傳欄還是外面的店鋪全都是安利。
記得當時很多人都很迷安利,不管是西裝青年還是職業白領甚至是市場大媽紛紛都為安利賣廣告,不僅是自己吃、家人吃,甚至還不斷的參加所謂的課程,不斷推銷。
其實安利是拿了中國直銷牌證的企業之一,而且它打著美國的的品牌,不管是在質量還是在信譽上都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可是安利升溫快,這個高溫持續了一段時間后就消退了,因為有人覺得安利是披著直銷的外衣在做傳銷。
被安利推銷員糾纏過的人都知道安利銷售員的厲害,有人形容他們為墻上的香口膠——怎么扣也扣不下來,來形容安利的推銷人員。他們除了會想盡辦法推銷產品、套料意外還會定期邀請專家舉行講座,用傳說中的專家效應來吸引消費者。而且推銷拉推銷,不斷的貢獻人頭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傭金獎勵。而產品上的成分并非包裝說的那么好,水分還是不少。其實安利的營銷方法等同于披著直銷的外衣進行傳銷。
那么直銷是傳銷的一種嗎?非也,其實國家出臺政策為直銷保駕護航,將直銷往正確的路上引導,證明直銷還是有很好的作用,只是法律法規漏洞還是有,因此會被不良商家鉆到空子。
那怎樣才算是合法的直銷呢?
vs
直銷其實就是省略中間商和批發商,直接由企業對接客戶,按正常來說,是大大的節省了中間商這一塊費用,能夠用最優惠的價格直接給消費者,同時避免中間商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風險。企業招聘直銷員,通過直銷員直接將產品賣給客戶,不僅能夠將員工與公司捆綁成為命運共同體;而且能夠省卻中間商,除了價格優惠外,還能夠省去中間商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
但是直銷被個別商家拿來使用后,便成為了人人口中的擦邊球。這歸根結底還是關乎企業的管理以及發展模式、國家法律的漏洞還有人的貪念。
企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會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員工爭取業務,有些企業會推崇介紹會員來給予員工獎勵,久而久之就變質了,因為員工為了得到獎勵銷售的不再是產品,而是拉人了,這性質慢慢向傳銷靠近了。
國家法律法規鼓勵直銷,同時也限制直銷。企業想進行產品直銷首先要取得國家的準許,這是好的一面,這樣可以規范發展,減少不良企業欺騙的現象。但是企業拿到了直銷準許后,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則沒有很有力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督,并且不少拿了準許的企業出事后拿著錢就能擺平了(這些風氣大家都懂的),這樣造就了拿著直銷準許做傳銷的情況層出不窮。
直銷員為了賺取更多的業績,會自己私下采取下線的做法,久而久之就超過國家法定的層數,而部分企業為了利益而默認這些行為,畢竟查不到就當做不知道。
那要怎樣才能識別直銷和傳銷呢?
區別一:有無入門費
非法傳銷通常有幾大明顯的特點,首先是有無相對高的入門費。一些非法傳銷公司會收取硬性的入門費,數額在三五百到千元不等。當然還有一些聰明的非法傳銷公司,他們會有其他的變通形式,比如:以入門認購產品為由來收取幾百到千元不等的費用。據了解,這些非法傳銷企業參加者通過繳納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等變相繳納入門費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紹或發展他人的資格,并以此獲得回報。而在正規的直銷公司是沒有這一塊費用的。
區別二:有無依托優質產品
這也是非法傳銷公司和直銷企業的一個根本區別,非法傳銷公司往往依托的產品是無價值但價格高的產品,一套只值幾十塊錢的化妝品可以標價為幾百甚至上千元。而規范直銷企業的產品標價則物有所值。
區別三:產品是否流通
非法傳銷企業不過是個聚眾融資游戲,高額的入門費加上無法在市場中流通的低質高價產品,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他們的銷售方式是采取讓入門的所有銷售代表都要認購產品,但這些產品不在市場上流通,只作為拉進下一個銷售人員的樣本或者宣傳品。最后的局面是所有銷售人員人手一份,產品根本沒有在市場中流通或者銷售。
并且這些非法傳銷公司的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也來自參加者繳納的入門費或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繳納的費用,因為產品不流通,組織者多半利用后參加者所繳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
但直銷企業則完全相反,一方面企業產品要求質量好,另一方面,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也比較好。對于直銷企業而言,產品優良與否是決定產品銷量的根本原因,因為產品的流通渠道是由生產廠家通過營銷代表到顧客手中的,中間沒有其他環節,并且少有廣告。
區別四:有無退貨保障制度
據了解,非法傳銷公司的產品一旦銷售就無法退換,或者想方設法給退貨顧客設置障礙。
這一點在直銷企業中完全不同。凡是正規的直銷企業都會為顧客提供完善的購貨保障。比如給一般顧客承諾在購貨后7天內退回仍具有銷售價值的產品,可獲100%現金退款。對于優質顧客有的直銷企業還承諾在購貨10天內可退回曾經使用或不具銷售價值的產品(剩余量至少達一半)可獲得50%現金退款或50%等值購貨額。
區別五:銷售人員結構有無超越性
以拉人頭來實現獲取收益的非法傳銷公司,在銷售人員的結構上往往呈現為金字塔式,這樣的銷售結構導致誰先進來誰在上,同時先參加者從發展下線成員所繳納的入門費中獲取收益,且收益數額由其加入的先后順序決定,其后果是先加入者永遠領先于后來者。
這種不可超越性在直銷公司就不存在,在直銷企業中無論參與者加入先后在收益上表現為多勞多得。
區別六:有無店鋪經營
我國經歷了1998年全面整頓金字塔式傳銷后,很多外來直銷企業紛紛轉型。從那時起,店鋪雇傭推銷員的模式就成了規范直銷企業的主要銷售模式。這種特殊的直銷經營方式,讓推銷員歸屬到店,這樣不僅與公司關系直接而且還便于管理。
非法傳銷企業往往停留在發展人員、組織網絡從事無店鋪的經營活動狀態。直至今天,有無店鋪仍然是我國市場上區分非法傳銷和直銷的一個直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