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聯網: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它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抽象的總結下,物聯網就是“云+物+智能”。
物聯網應用有三項關鍵技術:
1、傳感器技術
通過傳感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用于計算機的處理。舉個例子:可穿戴設備就是傳感器技術的典型應用,比如智能手環。用戶可以通過使用智能手環,隨時隨地記錄和分析人體活動情況,記錄跑步步數、騎車距離、睡眠時間和能量消耗等。
2、RFID標簽
RFID標簽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標簽是一種智能條形碼,可以向網絡系統跟蹤報告每一個希望跟蹤的產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環節。舉個例子:RFID(射頻識別)庫存跟蹤系統就是RFID標簽的應用之一。它是指將RFID標簽貼在托盤、包裝箱或元器件上,進行元器件規格、序列號等信息的自動存儲和傳遞。RFID標簽能將信息傳遞給10英尺范圍內的射頻讀寫器上,使倉庫和車間不再需要使用手持條形碼讀卡器對元器件和在制品進行逐個掃描條碼,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遺漏的發生,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無人自動化操作成為可能。
3、嵌入式系統技術
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傳感器相當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絡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物聯網,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后要進行分類處理。舉個例子:智能家居就是嵌入式系統技術的典型應用之一。用戶可以通過電銷機器人app,對房間的窗簾、燈光等設備進行自主調控,可通過app預約洗衣/做飯,遠程打開空氣凈化器或門禁等。
二、區塊鏈: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沒有第三方認證的情況下實現了點對點的線上現金交易。它通過“數字簽名”解決了信息傳遞的一致性問題。當帶同一“數字簽名”的信息被傳遞時,如果被傳遞的信息不一樣,將很容易被發現。系統會默認為2/3帶同一“數字簽名”傳遞內容一致的信息為正確信息,1/3帶同一“數字簽名”但傳遞內容與2/3傳遞內容不一致的信息為錯誤信息。同時,區塊鏈技術通過“工作量證明鏈”解決了信息傳遞的可信性問題。區塊鏈技術采用“工作證明鏈”的方式,對傳達的命令進行了加密。當一個指令被傳達的時候,所有人都會使用“哈希算法”對這個“工作證明鏈”進行解密。第一個解密出來的人物聯網,會將結果和運算過程公布給所有人,其他人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解密和驗證。越靠后進行解密的人,它需要驗證的密匙就越長,這就增強了信息傳遞的安全。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的技術架構,從根本上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三、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又稱巨量資料,指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概念最早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提出,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的捷徑,而是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大數據有4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大數據包括交易數據和交互數據集在內的所有數據集。它是信息爆炸的產物,也是人們認識到數據價值的體現之一。
大數據技術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取、數據處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模型預測、結果呈現。大數據處理包括:采集、導入/預處理、統計/分析、挖掘。而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處理這兩個環節都是為了最大化的挖掘出大數據所蘊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