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科學院相關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提出互聯網未來趨勢:“互聯網正在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并由此產生互聯網云腦(Internet Cloud Brain)架構。
到2017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云腦的架構也逐步清晰起來,從2008年到2017年形成4個版本的互聯網云腦架構圖(下圖為2017年版本)
應該說互聯網云腦是互聯網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類大腦架構,它并不是一開始就成熟和完整的,而是在科學探索和商業創新過程中逐步發育而成。web2.0,物聯網,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它們不是脫離互聯網的新事物,而是互聯網云腦發育過程中,由于各神經系統發育的不均勻導致的波浪式高峰,往往是一個技術或模式成熟后,下一個技術或模式才有蓬勃發育的基礎。我們可以看一下人工智能熱潮產生之前的互聯網進展。
1.物聯網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控制的感覺神經系統和運動神經系統
2.云計算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它通過服務器,網絡操作系統,神經元網絡(大社交網絡),大數據和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算法對互聯網云腦的其他組成部分進行控制。
3.大數據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各神經系統在運轉過程中傳輸和積累的有價值信息。因為在過去50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進化而急速膨脹,體量極其巨大。是互聯網云腦產生智慧智能的基礎。
4.人工智能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產生產生智慧智能的動力源泉,人工智能不僅僅通過算法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與大數據結合,也運用到互聯網云腦的神經末梢,神經網絡和智能終端中。使得互聯網云腦各個神經系統同時提升能力。
5.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的運動神經系統,這將是互聯網云腦未來非常龐大的組成部分,它也將包含6中介紹的各種前沿技術。
6.智能駕駛,云機器人物聯網,無人機物聯網,3D打印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運動神經系統中最活躍的部分,他們通過延展運動和機械操作,幫助人類完成對世界更強有力的探索和改造。
7.邊緣計算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神經末梢的發育和成長,人工智能技術不但應用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大數據,神經元網絡中,也分布到神經系統的末梢。讓互聯網云腦的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末梢控制變得更為智能和健壯。
8.移動互聯網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神經纖維種類的豐富,讓互聯網用戶更便捷,更不受地域限制的鏈接到互聯網云腦中。
9。大社交網絡(Big Sns)是互聯網云腦神經元網絡,也是互聯網云腦最重要的部分。它由互聯網傳統社交網絡Facebook,微信,微博發育而成,從鏈接人與人,發展到鏈接人與物,物與物,甚至包括鏈接人工智能軟件系統
10.云反射弧(Cloud reflex arcs)是互聯網云腦最重要的神經活動現象,與人類神經系統相仿,也包含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纖維和效應器。是互聯網云腦智能智慧與現實世界互動的重要運行動作。它的種類有7種。將在以后的文章中專門介紹。
11.智慧城市本質是互聯網云腦與具體的地域結合的結果,是互聯網云腦的縮小版應用,智慧城市的建設,從互聯網云腦的架構看,需要關注城市居民,單位,機構,企業建設統一的神經元網絡(大社交)的情況,也要關注城市的云反射弧的反應速度和健壯情況,譬如防火云反射弧,金融云反射弧,交通云反射弧,新零售云反射弧,能源云反射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