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百度 6 個月后,陸奇拿出了改造它的計劃
——————
語音助手進入家電、做汽車業的 Android,這是陸奇上任 6 個月后的百度改造計劃
——————
距離百度成立以來最大的人事變動,已經過去半年。
今年 1 月份,百度宣布原微軟執行副總裁陸奇擔任公司高級總裁兼任首席運營官,百度的業務負責人全部向陸奇匯報。
陸奇取代李彥宏成了公司實際上的總負責人。隨后百度的多項業務被重組調整、包括吳恩達和王勁在內的多名高管出走。
陸奇是李彥宏請來救火的。2016 年的百度在丑聞中度過,營收停滯、利潤下滑,核心的廣告業務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萎縮。
上月,京東市值差一點點就趕超了百度。百度從控制中國互聯網的 “BAT” 中掉隊,似乎只差個形式上的東西。
陸奇是百度找過的最有管理經驗的人,在雅虎和微軟都做到過核心部門負責人。
上任 6 個月后,陸奇宣告了百度全新的改造計劃。
本周三,百度在國家會議中心包下了一到三層的幾乎所有場地,開了一場 AI 開發者大會。200 多家媒體、4000 多嘉賓和開發者坐滿了會場。
“AI 是百度的機會。”陸奇在會上說,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要打造“AI 生態”,這也是他改造百度的計劃。
這場大會和微軟、Google、電銷機器人的新品發布會有些類似,陸奇像納德拉、皮蔡和庫克一樣貫穿全場,密集宣布信息、介紹合作伙伴和同事。
當然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中國定有機會領先世界!”、“ 3-5 年內,讓中國成為汽車工業強國”。這并不是陸奇此前公開演講會說的話,不知道是他本來就這樣、還是被百度改變了。
這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開放了的智能駕駛ai,以及脫胎語音助手度秘的 DuerOS。百度還拉上了英偉達、英特爾、福特、戴姆勒、聯想等等大量“合作伙伴”,一起“All in 人工智能”。
在這份新計劃中,并沒有涉及到百度最基礎、也是唯一賺錢的搜索廣告業務。
語音助手進入各種家電產品
百度的第一個設想,是讓所有人,“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甚至普通開發者,都能夠以低門檻打造屬于自己的智能語音交互設備。” 按照李彥宏的描述,百度的新使命是“從連接信息到喚醒萬物”。
這是指百度的語音技術新平臺 DuerOS,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說這是”AI 時代的 Android“。
度秘原本搜索業務下的一個語音助理產品,也嵌入到了百度搜索的移動應用,就像 Siri 那樣提供語音檢索的服務。今年 1 月這個團隊做出了一個更底層的 DuerOS,和一家初創公司合作推出硬件。2 月份,剛上任的陸奇把度秘上升到事業部。
現在 DuerOS 要走進更多的硬件,百度將開源開發套件,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免費使用百度的算法技術資源。
英偉達和英特爾兩家芯片公司也提供硬件也就是芯片的“參考設計”,也就是說,理論上任何硬件開發者都可以用這些工具生產一個搭載百度語音助手的硬件產品。
用來吸引開發者的地方是,DuerOS 能更好地聽懂人話,以及有更高效的部署方法。景鯤在現場做了演示,一位開發者可以在僅僅修改 17 行代碼的情況下,把一個裝了亞馬遜 Alexa 語音助手(只有英文)的樹莓派,一鍵改造成搭載 DuerOS 中文語音的硬件,“一分鐘讓你的設備進入中國市場”。
這是在說 DuerOS 接入硬件的便捷。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工程師成功改造了一個樂高機器人,讓玩具變成了可以對話的“智能機器人”。
另一方面,百度也強調自家的語音識別有 97% 的準確性,在遠距離、嘈雜環境里也能聽清楚人聲,并且會夠針對上下文的語音做出合適反應。比如你可以連續問它“找一找北京人氣爆棚的家常菜”、“雍和宮附近有嗎?”、“第二家有 Wifi 嗎?”……
為了說明在語義訓練上投入巨大,百度宣布收購一家美國初創公司 KitAi,這家公司的 CTO 上臺演示了他們的技術,一個快速訓練“喚起詞”的工具。也就是說,說開發者可以自定義 DuerOS 的啟動詞匯(比如 Hey Siri 是個喚起詞,設備聽到這個詞就會自動開啟),然后加載到硬件上去。
李彥宏說:“我們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收購技術公司,只有百度愿意為技術付費。”
目前已經有包括聯想、HTC、小米等公司和百度合作開發硬件,我們在 AI 開發者大會的現場展區見到了一些例子。
聯想用 DuerOS 做了一款電視,遙控器上有麥克風,你可以用語音代替大部分的輸入,比如說“搜索最近的熱門節目”、“我要看瑯琊榜”、“快進 10 分鐘”……還有個功能基于圖像識別,畫面中出現某個明星你可以問它“這是誰”,隨機屏幕的右下角就會出現人物介紹。
搭載 DuerOS 的聯想電視。
海爾有一款智能冰箱也用了百度的語音助手,但功能看起來就稍顯無趣。這臺冰箱有個大屏幕,你可以對著麥克風用語言詢問菜單、下單買生鮮、調節內部的溫度等等。現場的海爾員工告訴我們,未來海爾還會在冷藏室里裝攝像頭,讓冰箱具備圖像識別的能力,自動獲知內部還有多少東西、有哪些東西。
海爾的智能電冰箱。
初創公司 Armoto 做了一款兒童益智玩具,用 DuerOS 的語音識別可以讓機器和人交互,比如讓它播放歌曲、對它提出問題、讓它舉起背后的炮筒、關上頭盔的蓋子……
Armoto 兒童智能玩具。
類似的產品,百度展示了十多件,但它們之間并不互聯。這和亞馬遜 Echo、Google Assistant 以及電銷機器人的人工智能計劃并不完全相同,后三者都希望做到一個中樞連接到你家中的家居裝置、電器設備,中樞就是音響或者某個操控硬件。
怎么讓設備互通、怎么創建使用場景讓智能家居有實際用途,這些百度都沒提。百度目前能做的,更像是僅僅讓硬件原本的交互方式改變成語音。
百度的無人駕駛平臺阿波羅,也要做“汽車工業的 Android”
百度做自動駕駛不是新鮮事,早在一年半之前,百度就發布過通稿,稱和寶馬合作的自動駕駛汽車開始上路測試。那個時候,紅色涂裝的寶馬 3 系 GT 轎車作為百度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車頂上裝著激光雷達非常顯眼。
這次的發布會上,老板李彥宏親自出場,帶來了看起來最為重要的亮相:上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
李彥宏乘坐一輛百度與博世合作的自動駕駛車進入會場。
大屏幕上,總裁陸奇和坐在一輛吉普自由光里的李彥宏視頻聊了起來。李彥宏坐在這輛紅色自由光測試車的副駕駛座上,駕駛座上的工程師沒有手握方向盤,李彥宏說,車子剛剛上了五環路,正在往發布會現場行駛。
陸奇說,這是一臺百度和博世合作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李彥宏則表示,在車流量很大的五環路上,這輛車行駛得很穩。
但是這輛車在路上行駛的狀態令人非常擔心:在大約不到 1 分鐘的畫面里,這輛車在五環上先是在距離后車非常近的狀況下變線,然后連續變換兩個車道,其中一次變道還跨越了白色實線。整個并線的過程里沒有點亮轉向燈。
如果有交警在,一分鐘內百度的無人車已經吃到 3 分罰分和 200 元的罰款。連續變道不違法,但肯定少不了路上其他駕駛員的咒罵。
此外,中國大陸現行的交通管理法規并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百度這次測試也不清楚是否事前有申報。為了營銷做這樣的演示,對于一個面臨監管的新行業不是什么好事。
陸奇宣布,阿波羅平臺 9 月份會開放固定車道自動駕駛的仿真數據,實現部分自動駕駛能力。2020 年左右完全實現自動無人駕駛。百度表示,將和 50 家左右的廠商,其中有十幾家汽車廠商達成合作。
百度公布的智能駕駛時間表,今年底會推出阿波羅 2.0。
百度調整了自己自動駕駛研究方向。這次出場的車,車頂上并沒有激光雷達,同時在擋風玻璃后方,加裝了類似攝像頭的部件。
之后的演示中,百度工作人員也對《好奇心日報》表示,這輛車只用了可見光雷達實現自動駕駛。
看上去類似特斯拉的方案。
阿波羅有 30 多個合作伙伴,包括 15 家整車廠。
這種方案和激光雷達方案相比,硬件的成本更低,相比激光雷達動輒數萬美元的價格相比,根據特斯拉的售價,整套可見光攝像頭自動駕駛的硬件成本大約在幾千美元。
去年,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車頂上是有激光雷達的。去年 8 月,百度聯合聯合福特公司共同向知名激光雷達公司 Velodyne 投資了 1.5 億美元。
從昨天李彥宏親自背書的展示來看,激光雷達的路線已經被放棄了。
同時,百度還在會場外提供了“循跡自動駕駛”的試乘。這種所謂的自動駕駛車需要司機先開一遍,系統利用 GPS 和 4G 技術記錄下車輛行駛的軌跡和速度,之后就可以在電銷機器人的控制下完成一摸一樣的駕駛。
循跡車是阿波羅 1.0 可以實現的場景,也就是一輛按照預定線路、在封閉
環境自動駕駛的車輛。
百度想通過這個技術展示,阿波羅這個平臺是很方便可以開發出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
但循跡自動駕駛最多可以證明車輛的自動控制方面沒有問題,對于真正的自動駕駛沒什么用。
百度比之前更加實際,但做的事情沒有更簡單
百度此前并沒有辦過人工智能大會,描述未來的年度溝通會是每年 9 月份的“百度大會”。
去年的百度大會還沒有陸奇ai,但百度已經將人工智能做為核心戰略。當時李彥宏在臺上詳細說了 8 個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聽懂人話、給人建議的銷售系統;模擬張國榮音色的算法;增強現實營銷方案、語音翻譯幫人打車;分析用戶幫助客戶更好地賣電影票……
每一個演示看上去都能幫助百度掙到錢,但沒一個后續有結果。
畫一個不可能出爐的餅是最近幾年百度大會的慣常風格,之前還有過檢測地溝油的筷子、無人自行車、AR 眼鏡等等毫無結果的東西。
今年陸奇沒有再談去年大會上的那些東西。事實上,他完全沒有提到怎么用人工智能賺錢。這大概是因為百度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都還比較早期,更著急的是怎么讓人先用起來。
智能家居在有平臺之前,得先讓人用起來。這也是為什么 Google、電銷機器人、三星等一眾公司的智能家居平臺都沒什么進展,現在都跟著亞馬遜去做智能音箱——至少智能音箱能做好放歌這一件事。
百度這次沒有再說平臺,而是向家電廠商兜售方便集成的語音助手,期望這些合作伙伴能找到一個讓人想用的智能家居。
陸奇帶來一個更底層更初級的發展計劃。開源的開發工具和文檔已經可以在 GitHub 上供人使用,大會現場展示的無人車、智能硬件都可以試用和體驗,而不是僅僅用作展示的空殼子,這是積極的變化。
百度在場外搭建了循跡車的試乘場地。
就像陸奇在臺上說的,百度要做的是 Android 一樣的人工智能,提供給合作伙伴。
疑問也很顯然,很少有什么東西,是有了平臺就會自動出現的。特別是硬件。
今天看 Android 的成功很容易忘記它是怎么開始的。Google 2007 年推出 Android 系統,并拉攏電銷機器人廠商建立了開放電銷機器人聯盟(OHA)。但 Android 電銷機器人那年沒有出現。
真正的第一個 Android 電銷機器人 HTC Dream 不是 HTC 拿了 Google 系統自己開發的結果。是兩家公司多輪談判,雙方工程團隊一起加了一年多的班,經歷過一次徹底推倒重來之后才做出來的東西。
平臺都是這樣建立的,更早微軟做 電銷機器人 操作系統也是建立在 PC 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反過來。
在百度的語音助手變得到處都是之前,它不管是照抄亞馬遜 Echo,還是做點什么別的東西,都得自己做一個消費者愿意用的硬件出來。
汽車也是一樣。可能更嚴重一點,不同于沒人找到清晰方向的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已經上路了。
特斯拉已經賣出了幾萬輛在公路上基本可以自己開、自己避讓、自己轉向的汽車,并且明年會隨軟件升級擁有更完整的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不但有更多汽車上路、搜集了幾年的數據,而且有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這是汽車的重要賣點,而且車主打開一輛車的自動駕駛功能要交 5000 美元(事后開通漲到 6000 美元,中國分別是 48700 和 58000),夠百度賣幾十萬次廣告了。
好在特斯拉不打算把自動駕駛技術給其它汽車公司用。汽車廠需要自動駕駛方案,這是百度看重的機會。
做這事最早的大公司是 Google,開始的時間最早,目前的結果最新,自動駕駛車隊已經達到 300 輛,同時開放了普通民眾的試乘體驗。
Google 的互聯網服務在中國是沒法用的。但汽車技術就不一定了。無人駕駛技術一定得能夠離線使用,它最重要的是識別路況、控制汽車,而不是互聯網服務。
自動駕駛不是一個“功能”,而是整個汽車的一個子系統,它除了需要計算之外,還需要把結果轉換成車輛的加減速、轉彎、點亮信號燈等等實際操作。換句話說,一輛普通汽車通過外接功能,是難以變成一輛靠譜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自動駕駛必須是車輛設計伊始就考慮進去的部分。
它是一個像發動機一樣重要的核心部件,不是第三方服務。這是一個關乎人命的技術,汽車公司需要大量測試,這意味著支持多個自動駕駛系統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而中國銷售的大部分汽車雖然是國內的合資車廠制造,但設計是海外完成的。Google 的自動駕駛系統不太可能被擋在國境線外,就像所有電銷機器人公司都在用 Android 一樣。百度推廣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和 Google 這樣的公司競爭,而不再像搜索一樣打敗國內競爭對手就夠了。
測試車、算法和數據,都是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測試車可以買,百度和博世、英偉達達成了合作,購買自動駕駛需要的計算模塊和其他零配件都沒有問題,但數據需要長時間的積累。Google 在山景城至少已經跑了 6 年,百度在加州車管所也有注冊自動駕駛測試車的資格,但路上沒有見到過測試車。
從《好奇心日報》早先在 CES 亞洲展以及這次的現場試乘體驗來看,百度愿意公開的樣車只在封閉環境中跑,路面都有更刷過的清晰標示,沒有行人和車輛的干擾,車速看上去也只有不到 30 公里/小時。目前展出的車輛的自動駕駛能力還不如我們在福特實驗室看到的演示。
百度還來得及嗎
公布了 AI 開放戰略后,百度在納斯達克的股價一度上漲 3%,科技股整體下滑的語境下,百度的新故事有了積極的影響。包含了英偉達、英特爾等大公司的深度合作,新故事顯然更加有吸引力。
百度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
2016 年在醫療廣告問題集中爆發、業務受到監管、人事動蕩之后,百度的收入已經停滯。廣告業務從 2016 年第三季度開始下滑,這是自百度 2005 年上市以來的第一次。百度總收入中,九成以上來自廣告。
問題沒有止住。今年一季度廣告收入為 21.4 億美元,比 2016 年同期低 1.3%,整個百度的經營利潤跌了 9.3%。同時它的廣告客戶比去年同期少了 23.2%。
作為 PC 時代的流量入口,百度沒有把成功的廣告套模式搬到電銷機器人上。現在人們更多時候直接打開各種應用特別是微信。用戶量巨大的國民應用成了新的廣告巨頭,比如今日頭條。
Google 其實也面臨廣告業務增長放緩、單價降低的問題。但跟百度不同的是,Google 還有好幾個超過十億用戶每天使用的移動服務,如 Gmail、Android、YouTube。同時 Google 也不怎么依賴醫療廣告,它的廣告收入至今還在增長。
也正是如此,Google 才能為人工智能的故事持續輸送血液。
陸奇重整團隊做人工智能,方向和 Google 沒什么區別,這可能也是他自己最適合做的事。他早年在雅虎做工程,管理數千人的團隊、讓大數據行業的基礎技術 Hadoop 在雅虎誕生。之后去微軟做 Bing,陸奇管理著一個更巨大的工程團隊。
不同的是,曾經的雅虎、后來的微軟,或者現在百度對標的 Google,都有充足的利潤支持技術研發。
這些公司都不用太著急,不用急著讓自己的未來技術變成錢。特別是在微軟的時候,單 Office 一個部門一年就有上百億美元的凈利潤,是百度整個公司的 5 倍以上。
這不是百度可以期望的奢侈環境。
而無論是汽車上的阿波羅還是給智能家居用的 DuerOS,都在搭建最初的基礎設置、用開源來吸引開發者,賺錢還不知道是哪年的事。
把未來賭在人工智能上,百度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