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停車的發展歷程
隨著“互聯網+停車”的發展,智慧停車通過對停車大數據的掌握,依托其高頻、剛需的優勢,實現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能夠為車主提供電子支付、車位查詢、車位預訂、車位導航、周邊信息推送等價值體驗。并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打造的智慧停車憑借諸多優勢,成為快速解決這項難題的一項可行性方案,會對整個城市停車以及出行帶來改變。
目前,智慧停車主要包括車位引導、停車場管理、反向尋車等主要功能,一些智慧停車場還新增了特殊車輛管理功能,利用車位感知、視頻識別、智能讀卡等技術手段,為特殊車輛提供專屬權限,自動引導進入專屬車位。
改革開放之后智能化,汽車開始進入千家萬戶,隨著公共場所車輛的增多;出于維護公共秩序的需要,停車管理開始出現;這個階段的停車管理多采用人工方式。
出入口控制(90年代-2008年)
出入口停車收費管理模式開始出現,并跟隨城鎮化、房地產的建設迅速發展起來;停車出入口控制已經成為安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階段的停車管理需求僅限于出入口的控制及收費;產品形式以機械設備為主,包括通道閘、出票機、出卡機等;出入口控制設備的自動化水平處于較低水平,收費仍以人工方式為主。
智能停車的初級階段(2009年-現在)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原有的停車出入口控制已經不能滿足日常的管理需求;出入口設備逐漸向高端化、無人化發展,逐漸出現智能化的管理設備,例如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車收費)、非接觸式IC卡、RFID卡、藍牙遠距離讀卡、車牌識別、城市停車引導系統、停車場內車位引導、反向尋車系統等等;智能化的停車管理設備進入更新換代的快速發展階段。
智能停車的高級階段(現在-)
目前,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停車管理行業不僅繼續向高端化和無人化發展,全視頻快速通行、無人值守的停車管理系統加速投放市場,而且在停車資源的大數據聯網也形成了清晰的發展趨勢。未來基于云端+移動端的停車應用將迅速普及開來,基于停車大數據的運營也將成為未來停車管理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智慧停車處于起步階段
智慧停車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于城市停車位的采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位資源的是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大的前景,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智慧停車是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智能化,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方面,停車產業運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對配備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停車場而言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停車場前期投資成本較高,停車產業運營回報期較長,對參與方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所以造成目前停車產業智能化水平低,以人工收費為主;停車體驗差,停車成本高等問題。
6000萬的停車位缺口,是中國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數十萬億的產業估值,則孕育著城市投資的巨大商機。近年來,國家政策不斷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智能停車設施,設備銷售、車場建設、政府購買服務、停車場管理運營以及停車后服務等,都是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注熱點,智能停車場、路側停車、立體停車和共享停車,則是投資建設的主要方向。
三、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
圖表:2015-2017年中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