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很多人經常抱怨的:“為什么我辛辛苦苦跑銷售、見客戶,可是一年到頭也沒掙幾個錢。”
我身邊也有不少做銷售的朋友,有的人雖然從年頭忙到年尾,但最后賺不到多少錢,而有的人,半年就能掙到別人一年甚至兩年的錢。之前我還很好奇,一直想得到真相:那些容易掙到錢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他所在的行業,還是個人能力更重要?
經過多方求教和思考,我得出了幾個結論,分享給大家。
1、容易賺到錢的銷售,一定和你所選擇的行業有最直接關系。那么哪些行業更容易賺到錢?怎么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呢?
首先我們排除個別不管在哪個行業做銷售,都有本事賺到不少錢的人,因為這種人的經歷本身不具備可復制性。(他們有些可能是有先天資源或其他獨特優勢)
對于普通大眾人群,我們如何判斷哪些行業更容易賺到錢?
1)先從宏觀趨勢來判斷,尤其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幾個思路供參考:
a. 選擇那些國家政策扶持和鼓勵的行業,比如一帶一路(外貿銷售)、節能環保、智能制造、新農業、生物制藥。
b. 選擇趨勢性新興行業。避開日落西山的夕陽行業,尋找朝氣蓬勃的朝陽行業。比如互聯網、智能制造、5G產業、人工智能、節能環保、消費升級等。
2)再從市場需求來判斷
a. 如果是針對個人消費行業,那可以優先考慮“高頻剛需”細分行業,即消費者經常需要的必須品。如日化品、飲料等。這些細分行業,它們的特點是單價低,但容易起量銷售,銷售提成也是按照總銷售金額,所以你賺得錢還是不會少。我有親戚在東莞做娃哈哈某款飲料的銷售,一年賺的錢真的蠻多。
b. 如果是針對企業行業,那可以優先考慮“能夠幫助企業賺錢”的細分行業。比如軟件行業,那些幫助企業低成本高效率拓客的營銷SaaS軟件平臺就比內部后勤管理的SaaS更容易讓客戶買單。或者考慮擁有“獨特優勢資源”的企業:比如有些企業擁有某個細分領域獨家供貨能力銷售,某個部件的市場壟斷,這樣你就能依托于這個平臺,相對容易就能獲得較大經濟回報。
綜上所述,建議大家選擇行業前,稍微花點時間,磨刀不誤砍材工,先研究一下行業的趨勢、市場需求,再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行業內不同層級的企業,一步一個臺階,逐步往上邁進,實現自己的財富賺錢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