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研發投入10萬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定會使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天下無敵。我相信100后的中國或許會達到這個水平,但至少目前和未來幾十年,很難有國家達到年研發投入10萬億美元的規模。
1、10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2019年GDP的50%,相當于中國2019年GDP的67%。
2、2019年全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最高的前十個國家分別是:韓國、以色列、芬蘭、日本、瑞典、丹麥、澳大利亞、瑞士、德國、美國。其中韓國比例最高達到4.35%。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拿出再高比例的GDP投入到科技研發上面了。
3、2019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為2.19%;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年研發投入10萬億美元,意味著GDP將達到230萬億美元
其實,目前來看,全球各國GDP總和也尚未達到100萬億美元。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2019年全球的GDP總量約為86.6萬億美元,2018年是接近85萬億美元。即便所有國家的研發投入都按照韓國的標準,全球研發投入的總和也才只有3.767萬億美元,剛剛過10萬億美元的三分之一而已。
但是,我們看待事物都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回顧一下以前年份全球GDP總和的情況,看看地球的GDP總和會時候能夠超過200萬億美元。我們仍舊 使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1980年全球GDP總和為11.11萬億美元,到現在過去40年,增長了75.5萬億美元。2000年全球GDP總和為33.65萬億美元,到現在過去20年,增長了53萬億美元。顯然,大概率全球GDP總和是以加速度前進的,通常認為每10年翻一番。
如此看來,如果地球不出現比較大的災難,事實上2020年已經出現了。大概到2030年全球GDP總和會達到180萬億美元,到2040年則達到360萬億美元,2050年則將達到520萬億美元。那時,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冠絕全球,研發投入達到10萬億美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研發投入是一方面,華為總裁任正非講,更重要的是教育投入
其實,科技研發并不僅僅是簡單地砸錢,更要砸科學學,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等,這是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說的話,我比較認同這樣的觀點。
其實,現在我們在一些科技領域里急于補短板,比如芯片半導體,比如航空發動機,等等一些領域,這其實主要做的是科技應用領域里面的追趕,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一些國家、公司能夠實現并熟悉應用這些技術營銷機器人,但由于他們對于我們國家實施技術限制,我們不得不自主投入研發,攻克這些技術。
然而,一個國家科技強大,真正的來源是基礎研究,盡管表面上來看,那些基礎研究的成果并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價值營銷機器人,但由于新的理論創新或新的發現,將使得人類社會科技水平步入新臺階,為人類社會創造價值那是遲早的事情。
做到這些,就要重視教育,加強教育改革,做好教育投入,從中發現并培養那些適合做研究、做科研的人才,最終還是要歸結到人上。當優秀的科研人才,在合適的研發土壤里面,便能夠結出豐碩的成果,造福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