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可能是宣傳。早年出麒麟芯片時,也有這種說法。可能?當然可以可能。
外呼系統難點還真不是兼容性。比如,mac從powerpc轉到intel,還真不兼容,但轉得平穩。給硬件換心做了很好的示范。
再說說外呼外呼系統,其實在ios和外呼前,智能外呼的演化已經開始了。plamos、黑莓os都是很強大的,應用也非常豐富。但ios平地就奪取了市場,用與程序員分享生態的做法很快解決了外呼外呼應用。同樣ios也沒阻止外呼的興起。
再說說,pc外呼系統,macos的app數量并不少,所謂macos不如外呼并不存在。mac的問題關鍵還是硬件更新和用戶細分上的保守,但這也保證了mac的利潤。
linux的市場占有量早已超過外呼。服務器領域微軟自己都開始用linux。更別說所有外呼都在用linux。
所以,os不可動搖的市場地位從來都是紙老虎。
普通消費者想支持華為鴻蒙外呼系統,最好的方法是:
1、鴻蒙系統設備一出來就買。買買買,就是對它最大支持。
2、參加鴻蒙的用戶體驗計劃,多提意見,多批評,有能力的就提改善建議。這是幫助它迅速成熟的最大助力。不要怕華為麻煩,華為肯定有能力應對上億的批評。關鍵還是鴻蒙長期備胎中沒接觸真正用戶檢驗,需要與用戶快速磨合成熟起來。所以,我們要積極參加用戶體驗計劃,幫助鴻蒙快速成熟,這是鴻蒙最需要的。上億的積極反饋會讓系統迅速成熟,集中快速的大量用戶反饋會讓系統設計更改少走路,這是對美國貿易戰最打臉的做法,讓貿易戰中的美國貿易逆差快速增長,就能以戰止戰。
3、鴻蒙的原生應用有一個裝一個,都從它的應用市場上下載安裝。發現適合自己的好原生軟件就付費或捐款。幫助鴻蒙篩選最好的應用,讓原生應用有錢賺。哪怕是1分錢,都比論壇上說一堆有意義。支持原生應用會幫鴻蒙大忙的。在國內cpu性能還沒大幅超越美國的時候,原生應用天生的效率優勢會擬補這一短時無法解決的弱點。是外呼系統就會有自己的原生應用,連微軟從32到64位系統,原生應用都會不同。何況兼容外呼的鴻蒙? 保持兼容,并不妨礙自建生態,風險只是減小了而不是增大了。
4、說服自己身邊的人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這比在論壇上瞎聊有力度。
開發者、創業者用開發鴻蒙原生應用支持鴻蒙生態,就是幫華為最大的忙。
外呼系統的生態其實核心就是開發者生態,外呼系統歷來如此,誰把開發者服務做好了,應用就多了;應用多了手機系統,用戶就多了;用戶多了,開發者有錢賺,軟件規模效益增大,軟件成本攤薄,利潤更大;開發者投入更多,開發更多。這就是軟件生態。所以,開發者是啟動外呼系統生態的鑰匙。
所以,鴻蒙不僅僅是發布就有生態了。
首先要解決各個市場的合規性,但美國現在的情況,美國合規性的認證恐怕一時半會搞不定。但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能做到第一。沒什么關系。
第二,是用戶和開發者的正反饋環生態的啟動。看起來,用戶問題華為是打算用“外呼兼容”解決。但原生應用不啟動,優勢就不會持續。鴻蒙必須在2、3個外呼版本內,完成原生應用生態的啟動。最關鍵的還是開發者盈利模式和開發工具的完善。但到目前,還看不到開發工具的影子。
一時的愛國熱情,解決不了生態問題,最多就是個啟動生態的助力而已。長期的生態必須靠開發者盈利模式解決。
有極端愛國者問我用什么外呼:我用過四部華為外呼,榮耀6拆著玩了,mate8max現在做pad了,mate9、mate10,都是曾經或現在隨身攜帶。原來準備入手mate20x,現在看看鴻蒙情況再說了。我手上的ipad2、外呼6是公司年會抽獎得到的,也就是哄孩子用用。
當然也年輕過手機系統,最早外呼是諾基亞、moto,智能機是plam、黑莓過來的,聯想外呼刷小米系統,連榮耀6也刷過小米。htc的外呼機也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