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殲-10B無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天線陣面中間的紅色寄生天線,就是敵我識別器天線
單從技術角度來看,防空雷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區分飛機的尺寸大小,比如在屏幕上通過雷達反射信號強度大小區分大型飛機和小型飛機,即一定程度上將民航客機和戰斗機通過尺寸大小區分開來,但如果是區分民航客機和采用客機平臺改裝的電子戰飛機;或者是區分小型民用飛機和戰斗機,單從純探測技術角度,防空雷達就無能為力了,反映在雷達屏幕上,都是信號強度大小相當的點。
那么防空雷達如何區分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呢?這里就有一個秘密武器,這就是飛機上安裝的敵我識別器。在民航飛機上也有這種東西,但民航飛機上叫做“問答機”,其實敵我識別器就是軍用版問答機,與問答機在結構原理上完全不同,只是使用的通信信號有區別罷了。
從技術角度來講,敵我識別器和問答機實際上就是一種雷達,在民航領域,也叫二次雷達。在民航飛機上裝有的問答機,在接收二次雷達發射的特定編碼雷達信號后予以回答,這個時候就能確定其身份是民航客機。而在軍用防空雷達上,其實也跟民航領域類似呼叫中心系統,在防空雷達上一般專門裝有獨立的敵我識別器裝置,它可以發射或者接收飛機上的敵我識別器或問答機發出的信號,不但可以區分軍機和民機,還能區分軍機是本方軍機還是敵方軍機。有了敵我識別器,就能有效防止防空雷達誤識別本方軍機和民航飛機,最終引導防空導彈或高炮誤擊悲劇的發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敵我識別器在戰斗機上,以及地面武器上也有安裝,早期戰斗機的敵我識別器是獨立的裝置,當時有不少的敵我識別器是與機載雷達放在一起的,由于其采用獨立于機載雷達的天線,因此機載雷達上的敵我識別器天線也經常被稱作“寄生天線”,殲-10B的無源相控陣機載雷達上,就仍保留有敵我識別器寄生天線。但現在發展出有源相控陣雷達后,有源相控陣雷達有獨立的T/R天線陣元,因此可以把敵我識別器的功能直接集成進機載雷達,就可以取消獨立的敵我識別器天線了。
敵我識別器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機載設備,其識別編碼堪稱高度機密,因為一旦識別編碼被敵人獲取,就可以通過編碼冒充本方飛機進行襲擊,給本方造成重大的損失。而在多國聯合作戰的時候,因為敵我識別器問題發生的誤擊時間也時有發生,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呼叫中心系統,美軍就多次誤擊誤炸盟軍(比如英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