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拿沒拿到5G的拍照,一直總說紛紜,其實目前真正拿到5G牌照的運營商,包括三大運營商應該都沒有(3月還傳說中國移動正式申請了5G牌照,被移動否認了),所以廣電應該還沒有拿到5G牌照。但是廣電拿到了寬帶的牌照這個是事實,所以就固定寬帶而言,廣電早就是第四大通信運營商了。
筆者經常和各省廣電人士接觸,因此對廣電整體還是比較理解的。因此我就固定寬帶和移動通信兩大通信運營業務來談談,廣電整體的通信建設現狀,廣電的通信運營業務到底建設的如何,以及我們是否應該選擇廣電
廣電網絡的特點
廣電網絡和三大運營商的不同之處,首先就是廣電網絡的技術能力相對較低。廣電畢竟是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出生,對網絡技術的研究比較晚。目前來看寬帶相關的技術能力應該達到了商用水平,移動通信技術的能力幾乎是空白
而廣電網絡區別于三大運營商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大運營商是全國性的公司,而廣電系統是各省各自為政。所以三大運營商都是建設全國性的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而廣電是各省建設自己的。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各省的廣電都是獨立的法人,甚至很多省廣電都是獨立的上市公司,自負盈虧,所以當然只關注本省的網絡建設。
記得2016年廣電國網想投資建設國家干線網絡,承載各省廣電互通的業務,結果這個事情到現在也還在和各省廣電談判中,因為這個過程等于要收購30家省公司的上市業務,這個過程的艱難可想而知,所以目前廣電是沒有全國性骨干網的。
寬帶業務現狀
廣電的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各省廣電如果要開寬帶業務,就只能基于本省范圍來搞定。廣電寬帶一直是這兩年廣電投資的重點,包括內蒙古廣電或者貴州廣電都詳細制定了自己的寬帶發展計劃。但是廣電寬帶業務不能出省,就導致了本身的廣電寬帶只能和本省的運營商互通,網絡出口完全掌握在運營商競爭對手手里
廣電本來IDC建設就薄弱,像騰訊阿里這種ISP幾乎沒有在廣電機房部署自己的節點。其實想想也很合理,由于廣電各省自負盈虧,因此騰訊阿里這種互聯網ISP需要和所有省的廣電談判建設自己的節點,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的。
舉例而言,電信和阿里在全國范圍都有幾個大的POP點(也就是電信和阿里業務互通的節點),這就是電信和阿里統一協商網絡建設的結果,而廣電不行。所以廣電寬帶客戶要訪問阿里巴巴,就必須通過電信等其他運營商,電信給你開多少帶寬就限制你多少帶寬,這個對廣電發展寬帶業務肯定是不利
同樣,廣電沒有全國性骨干網,廣電和國外的互聯網通信,也不能像運營商一樣通過幾個大的POP點互通,也必須通過電信等競爭對手互通,這就又限制了廣電的寬帶業務。所以目前廣電雖然有心大舉發展寬帶業務,但是互通被競爭對手卡住了咽喉,這個顯然不利
移動通信業務現狀
再看看移動通信在廣電網絡的現狀。很多人不知道,廣電早就申請了700M的4G頻段,但是廣電一直沒用起來,僅有少量幾個省做了幾個點的試點。這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廣電技術含量不足以承擔4G的建設業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廣電是各省獨立組網通訊,業務不出省也罷,出省了漫游了如何互通?難道每個省的廣電集團都要和其他省來協商業務互通嗎?
我們都知道移動通信到了4G節點已經開始基于IP轉發通信流量,因此需要統一建設全國性的骨干網,基于全國性的基礎網絡來實現跨省業務互通,廣電缺少全國骨干網,如何能實現全國互通呢?僅僅是本省內的移動通信怎么會有使用價值?除非各省廣電可以和其他所有省的廣電協調互通技術,同時也要協調業務結算費用,這個無疑是個浩大的工程
同樣,廣電各省的網絡建設質量也都良莠不齊,網絡架構不像其他三大運營商一樣統一規劃,網絡設備沒經過集采和驗證通訊,這種原始的網絡承載移動通信業務根本就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移動通信業務需要不同的基站間切換,需要保證業務低時延和無丟包,廣電各省的網絡的網絡設備,不是統一集采,未經過測試,設備功能和性能可靠性良莠不齊,還有很多三大運營集采測試后歸于“不可用”的設備在廣電網絡內,這種網絡承載移動通信業務純屬死路一條。
所以即使到5G,廣電網絡如果不解決全國性網絡統一規劃和建設問題,如果不能保證有一個高質量的承載網絡,應該也無法針對普通用戶提供5G業務,頂多和700M一樣,提升To B的企業專線接入。當然,廣電的工作人員移動通信相關技術能力也是嚴重不足的,需要補充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能力,包括無線和有線的,不過這個不是主要問題,這些可以由設備商來負責能力的提升
結論
對于傳說中要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廣電網絡而言,離“大運營”還有很長路要走。如果不能全國一盤棋,幾乎不可能對三大運營商形成威脅,畢竟自己的命脈掌握在別人手里
對于廣電寬帶,如果價格便宜,有沒有大型的視頻或者游戲的需求,那是可以使用的,對于一些基礎的使用足夠,希望各省廣電可以積極建設緩存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4G/5G,如上所述,不是普通消費者選擇不選擇的問題,而是在沒有解決這幾個關鍵問題之前,廣電基本不用考慮會為群眾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