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電路交換機相比,軟交換技術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傳統通信網絡構建模式的種種弊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真正實現多廠商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由千傳統程控電路交換機的技術門檻很高,通常情況下,建設傳統通信網絡的技術和網絡設備是由為數不多的大型交換機制造商以“黑盒子”的方式提供的,它們包攬了傳輸硬件、控制軟件甚至應用業務。這種少數廠商以"壟斷”方式提供的技術和設備支持機制有許多固有的局限性:限制了電信運營商的技術革新;限制了其他廠商的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引進;增加了電信運營商網絡維護和實施的費用;不利千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實施。而在分層的軟交換體系中,只要符合標準的設備都可以很快進入網絡體系,完全克服了傳統網絡構建方式所產生的種種弊端,并且在軟交換體系結構中,業務、呼叫控制與接入層之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通信,各功能部件可以獨立發展。運營商能夠自由地選擇獨立千設備供應商的第三方軟件開發商,提供更具個性化和競爭力的增值服務,這種模式更加類似于互聯網的建設發展方式。概括起來,軟交換技術所帶來的優勢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與電路交換機相比,性價比高
軟交換采用開放式平臺,易于接受革新應用。雖然目前軟交換每端口的費用還要高千傳統的電路交換機,但由千軟交換利用的是通用計算機器件,其性價比每年提高60%~80%,而電路交換機的性能價格比每年提高大約20%,所以從長遠看,與電路交換機相比,軟交換在成本方面有更大優勢。而且在傳統交換網絡中,一個設備廠商往往供應軟件、硬件和應用等所有的東西,用戶被鎖定在供應商那里,沒有選擇的空間,實現和維護的費用也很昂貴。而在基于軟交換的網絡中,用戶可以向多個廠商購買各種層次的產品,前提是這些廠商的產品是基于開放標準的。這樣,用戶可以在每一類產品中選擇性價比最好的東西來構建自己的網絡。
(2)實現網絡融合,降低運營成本
目前,通信網絡包括固定電話網絡、移動電話網絡和數據網絡,將來還將包括有線電視網絡,各網的技術及設施相互獨立,使得公共資源無法相互利用,造成比較高的運營成本。隨著電信管制的逐步放開,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種各業務網絡分離的運營模式是不適應今后競爭環境需要的。軟交換體系可將PSTN網絡、數據網和移動網有機地融合在一個分組網絡之上。它采用統一的業務提供、控制及管理平臺,使用標準的協議,通過不同功能的網關設備接入各種類型的用戶,使原來分立的各網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各用戶可以共同享有網絡提供的服務。軟交換體系還采用了以下技術進而降低了網絡運營成本:
A、采用了統計時分復用技術,根據業務使用分配帶寬,不同千電路交換網絡(即使用戶不通話也占用該帶寬),更能節省網絡帶寬資源的占用,提高網絡利用率;
B、網絡設備標準化程度提高,基于公共的傳送平臺,且采用開放的接口和協議進行互通,使得維護人員數量可以減少,技術培訓費用降低;
C、原來分離的幾個網絡將使用公共、可管理的寬帶分組網作為傳送平臺,不用分別建立自己的傳送網絡,多種業務基千統一的承載平臺上,對不同類型的業務進行區分服務,保證各種業務服務質量。
D、能夠快速靈活地提供各種業務
現在的電信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供令人滿意、快捷的服務將是競爭勝利的關鍵。隨著數據網的飛速發展,用戶對業務的需求已不局限千語音了,如何快速提供各種寬帶多媒體業務是各運營商正進一步探索的問題。以前的PSTN網絡,各種業務的流程及控制均集中于交換機,要增加一種業務需要全網交換機分別修改軟件進行升級,工作機非常大,智能網是其用來提供各種語音增值業務的最佳手段。但是智能網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業務生成及修改仍需依靠廠家,開發周期較長,運營商和用戶難以根據需要增加自己的業務特征。軟交換通過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以及呼叫控制與承載分離,實現相對獨立的業務體系,使業務真正獨立千網絡,靈活有效地實現業務的提供。用戶可以自行配置和定義自己的業務特征,不必關心承載業務的網絡形式以及終端類型,使得業務和應用的提供有較大的靈活性,從而滿足用戶不斷發展更新的業務需求,也使得網絡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競爭力。
在軟交換體系中,所有的業務邏輯及控制都集中在應用服務器上,呼叫的接續和控制由軟交換設備進行,使得業務提供是基千可控、可管理的平臺;軟交換系統處理能力較高,所控用戶較多,業務的覆蓋面更大,業務優勢增強,便千業務的推廣;軟交換通過標準的API接口連接業務提供平臺,運營商以及用戶可隨時根據市場所需,及時生成或修改業務,使得業務開發更加快速,業務特征更加貼近需求;軟交換采用集中用戶數據庫管理的辦法,使得一些廣域聯網的業務更具吸引力,如廣域Centrex、廣域虛擬專網(VPN八移機不改號、廣域通用個人通信CUPT)等;軟交換系統還可以通過JNAP信令直接調用原PSTN智能網業務,使資源不會浪費,網絡得以平滑過渡。
(4)實現業務及用戶的綜合接入
目前PSTN用戶終端智能低,接入帶寬窄,難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速度。隨著網絡和應用的發展,業務需求將朝著寬帶多媒體方向發展,運營商的網絡必需能夠提供各種豐富的、寬帶的接入手段才能留住用戶。軟交換體系實現了各種業務及用戶的綜合接入,如通過接人網關(AG)及集成接人設備CIAD)實現傳統電話用戶、xDSL用戶的各種接入;通過無線網關(WAG)實現無線用戶的接入;通過H.323網關與IP電話網用戶進行互通;裝載了應用軟件的各種PC軟終端可通過以太網口享受多媒體業務;使用各種協議CH.248/H.323/SIP/MGCP)的智能終端通過軟交換可進行多媒體業務互通。軟交換體系允許網絡內所有客戶通過遠程接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享受一站式服務以及三重播放的優勢。
(5)可實現網絡的平滑過渡,持續發展
PSTN網絡與軟交換網絡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同時共存,NGN不是對PSTN網絡資源的淘汰,而是PSTN的自然演進目標。原有的電路交換機將可繼續使用到自然壽命終結,POTS用戶將通過中繼網關接入到軟交換體系,實現與軟交換體系用戶互通。對于PSTN中新增的用戶需求,可通過使用接入網關、IAD等設備解決用戶的接入,通過使用中繼網關設備解決網絡中對匯接局及長途局新設需求,并逐步采用軟交換設備替代PSTN中已到壽命的設備,最終實現向軟交換體系的平滑過渡。
軟交換體系采用分層的結構、標準的接口,將傳統交換機的功能模塊分離成獨立的網絡構件;構件間采用標準的接口協議,相對獨立,不僅在地理位置上可以相互分離,運營商也可根據業務的需要自由組合各部分的功能產品來組建網絡,實現各種異構網的互通;可通過標準的接口,根據業務需求增加業務服務器及網關設備,適時發展網絡規摸。
作為下一代網絡交換核心的軟交換,結合了傳統的電話網絡的可靠性和IP技術的靈活性與有效性的優點,是傳統的電路交換網向分組化網絡過渡的重要網絡概念,這一概念所形成的系列網絡產品將對電信網的演進以及利用IP網絡提供豐富的業務起重要的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IP技術的引入,新概念和新產品不斷出現,現有網絡和未來的網絡都面對許多機遇、挑戰和選擇,無論是采用哪種技術和設備,關鍵是要把握好網絡的融合,研究新設備與巳有網絡的關系、新的網絡體系架構,并能實現電路網絡向分組網絡的無縫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