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電話應該用什么電話卡?(電銷卡)。聯系主頁給您辦理隨意撥打電話不限制的電話銷售卡。
在收入和利潤的嚴格考核下,省市公司更愿意賺快錢,而不愿意推廣或者不會積極推廣不被市場認可的業務,畢竟推廣業務本身就是消耗資源和成本的過程。在運營商內部,甚至有“專業公司只會趴在省市公司身上吸血”的議論。畢竟,除了省市公司推廣之外,專業公司產品無法自動社會化。
三、創新公司也玩科層架構
客觀上講,技術創新本身就需要巨大的資源和成本投入,而創新的成果如果不能帶了有效的收入,那么僅僅依靠投入或者依靠內部輸血來養活創新,那么這種創新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畢竟創新成果沒能獲得市場認可。
對于專業公司來說,除了產品脫離市場之外,當前的問題在于錯誤的組織架構。專業公司樂于學習省市公司搞科層級組織架構,組建了大量的二級、三級機構,編設了大量行政領導、總監崗位。這實際上消耗了大量人工成本。
專業公司雖然學習了互聯網公司的高薪模式,但是卻沒有學習互聯網公司的組織架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專業公司的領導人員是不是存在著通過設立多層級領導崗位來套取個人私利的傾向呢?至少有“崽賣爺田不心疼”的苗頭。
四、技術流搞不過行政派
Z近這幾年運營商非常注重從外部高薪挖人,這些挖來的人才拿到高薪和高職位之外,很快就適應了或者被運營商的原有氛圍征服,成為脫離技術路線的行政干部,比起低著頭搞科研,仰著頭熬資歷升官更輕松、更賺錢。
早在十年前,運營商就喊著要試行“大H”人才體系,建立行政與技術雙軌的運營模式,可惜直到現在這個原來時興的名詞也未能在運營商開花。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領導還是不愿意把錢分給專心搞技術的員工。
講究級別,是運營商的通病,也是國企的通病。沒有相應的行政級別,員工就是員工,哪怕崗位再高,待遇也是員工的待遇。運營商的哪怕一個縣公司經理(相當于科級干部),也比研究院所的中高級研發人員待遇高。
五、新型皮包公司必須警惕
運營商投入巨量資源推動創新,但是這其中必須警惕創新“貼牌”問題。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哪些專業公司在以創新的名義玩“貼牌”游戲,但是這種操作卻需要運營商高層注意防范。曾經的“漢芯芯片”丑聞,就屬于典型的貼牌創新。
當前以智慧+為名義的創新特別多,三大運營商都建立了各種以智慧研發為名頭的專業公司。這些公司的產品與其他互聯網或者科技企業產品有什么區別,或者說,其中有哪些屬于自有創新的成果,這個問題值得運營商高層思考。
在國家戰略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雙重推動下,運營商確實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意義,但是建立的專業公司或者創新隊伍是不是在搞二重唱,把從內部輸血過來的資金和項目直接甩給第三方,而自己只當個中間商呢?這種“貼牌”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