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電銷卡當地購買
銷售打電話用的手機卡
銷售打電話用的電銷卡
靠譜卡商專業辦理高頻外呼
為什么國外掀起了禁用中國互聯網APP潮?除了所謂的安全因素之外,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以今年谷歌一次性下架獵豹移動45款應用為例,其實上述并不是獵豹移動第一次因違規被谷歌下架。
早在2014年7月,獵豹清理大師曾因為推廣獵豹瀏覽器時,違規使用系統通知推送廣告,同時惡意誤導和鼓勵用戶卸載Chrome瀏覽器,觸犯了Google Play多條規定,從而被Google Play下架長達一個月時間。
同年,又有多家國外媒體曝光,發現獵豹安全大師會在安裝后自動獲取多達29項隱私權限,包括通話記錄、短信、聯系人列表等,對用戶隱私造成嚴重威脅。
2015年,獵豹移動因在海外涉嫌色情推廣而遭Google Play下榜懲罰,主要是因為其利用WhatsApp的品牌標識,用色情的圖片誘導用戶下載獵豹清理大師,對WhatsApp和Google Play都造成了嚴重的品牌負面影響,還嚴重損害了中國公司在國際上的形象。同年6月,獵豹移動安全大師遭Google Play全球下架處罰。
2018年,獵豹電池醫生和獵豹清理大師等多款應用被發現存在廣告欺詐行為,即在后臺模擬用戶點擊廣告進行獲益。當時獵豹移動給出的聲明是“出現欺詐行為的是第三方廣告網絡的開發工具包”,最終獵豹移動系列應用也恢復上架。
同年,獵豹移動涉嫌廣告欺詐一事在國內互聯網上的熱度還未消散,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又對獵豹移動發起了新一輪的聲討。根據當時的消保委通報,獵豹瀏覽器存在Android目標API版本過低、申請了與電話相關的權限、與短信相關權限、具體用途不明問題,獵豹瀏覽器甚至默認開通監控外撥電話、位置信息、發送短信的權限。
除了獵豹外,由于谷歌去年對于與其Google Play相關政策的收緊,中國諸多知名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公司的應用頻頻遭遇下架處罰,相關廣告欺詐和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浮出水面。
例如中國公司iHandy(北京漢迪移動互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及“欺騙性或破壞性的廣告”,被谷歌悄然下架近50款應用程序。對此,谷歌指出,這些應用程序包含“欺騙性或破壞性”廣告,這違反了其政策。這些應用程序甚至耗盡了用戶的電池和積木式設備,而這些應用在被刪除之前已安裝了150萬次以上。
2019年4月,北京小熊博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DO Global因存在廣告欺詐行為,違反了谷歌的政策,導致所有應用程序均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