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風控技術的日益進步,對金融科技企業來說,在風控環節之外,于全流程形成整體解決方案也愈發重要。以凡普金科為例,在獲客環節開發了智能獲客技術,能夠對廣告投放效果予以量化,并根據用戶信息、應用程序行為、邀請人信息等綜合建模形成針對該用戶的智能電銷方案,提升轉化率;在運營環節,對已經轉化的用戶進行分類,形成金融商務客群、母嬰育兒客群、均衡類大眾客群等,從而進行差異化推送;在提供了借款信息服務后,開發對應的貸后管理系統,建立數學模型對逾期、催收進行管理。
全流程金融科技的技術給凡普金科帶來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2017年5月,凡普金科用戶突破2000萬,成交量超過400億。2017年9月2日,旗下產品愛錢進注冊量突破一千萬。截至十月,愛錢進累計撮合交易筆數20.98億筆,累計為用戶賺取收益19.78億元。
未來的金融科技,是人工智能的舞臺
一方面,從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融科技大勢明顯;另一方面,業內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將是互聯網下一站;二者結合,人工智能滲透金融科技就成為必然趨勢。事實上,最關注人工智能的“導師”李開復就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金融是人工智能的落地領域。不封號電銷卡,電銷卡,電銷專用電話卡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有3大條件:數據量大、數據屬性有標注、領域單一。金融領域能夠最匹配地滿足這些條件,金融科技相關的大數據、技術引擎、持續優化迭代都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
而且,對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來說,投入研發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可能“毫無壓力”,但中小創業者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解決不同業務線復雜的智能化決策流程就成為問題,人工智能無疑成為最恰當的選擇。不封號電銷卡
模機器人——水滴就是這樣一個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應用案例。過去,大多數人都覺得人工智能取代的將是傳統機械化重復性的勞動,水滴則是對智力勞動的取代,其模仿人類建模分析師思維,將原本需要一整個建模團隊1-2個月完成的任務周期縮短至不到1天。對凡普金科來說,更新、上線新模型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就變得更為簡單。
無疑,這種取代智力勞動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將會逐漸占領金融科技的“技術底層”。當下,金融科技還是個“新鮮貨”,隨著普及率不斷提升,未來金融科技終將成為金融的“基礎設施”,任何的金融都呈現出金融科技的形態。同理,隨著金融科技應用人工智能程度的加深,人工智能亦會成為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最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金融”的金字塔結構將成為金融領域的主流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