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稱為網絡電話商吧,兩個號碼要進行通信,總要接入運營商語音網的(即便是微信號、扣扣號,雙方不涉及傳統座機手機的,語音包——基站——進入PSTN并與微信服務器交換信息,被叫方所屬基站編號吧,以便你理解,對方不在線是不是就打不通?
——運營商線路路由至目的地基站——對方手機,有時節假日運營商自己網絡都擁堵,對其他運營商、第三方的通話請求肯定要變相抑制的。過年網內移動打移動是不是就順暢些,移運打聯通就不行),這與網絡電話商擁有的中繼數量和用戶數有關,中繼很貴且很難獲得,一個2M僅支持30個電話落地。運營商總部不允許各地這樣做的,但是套路很多就不展開了北京外呼卡,外呼卡,電銷卡。
像對講機就與運營商無關了,你自己定義個號碼,但是傳輸距離有限啊。語音、上網等你這樣想,從對講機、局域網發散開:運營商相當于通過通信技術幫你延伸了,用戶更多了,內容更多了,當然這中間需要很多設備線路、信號放大、協議轉換、網絡管理。北京外呼卡,外呼卡,電銷卡。。
補充一句:中繼電路是很貴的,省際、省地、地縣。。。好多都是當年全民上陣挖的管道,然后運營商一年一年加點光纜,要開拓一個新管道成本更大!一般當地出口帶寬,人均也就不超過1M吧,這也順便解釋了有的家用100M,訪問異地網站或游戲服務器,仍然感覺到慢的原因。所以韓日地域小,中繼建設成本就低,不像我國。
還要再普及下:實驗室里光纖是可以傳輸千兆萬兆,但實際上遠距離傳輸都是2M為主(就是把光纖分成N個2兆,容量就看設備能力了),光信號要不斷放大,不然光衰會引起數據丟包,所以傳輸機房原來叫載波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