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 柳書琪1
風靡全國中小學近20年的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大會)(下稱“希望之星”)一度“霸屏”了不少家庭的電視機,其賽果也成為學生升學的重要砝碼。但該賽事近日卻被卷入了歸屬權爭議之中,導火索是組委會和比賽創始人、制作人兼主持人趙音奇分別發布的兩份聲明。
9月18日,希望之星全國組委會、北京星路風采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星路風采”)在官網發表聲明,稱終止與趙音奇的業務合作,由趙音奇創辦、北京希語匯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希語匯”)組織的《希語盛典》與《第二十一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會》無任何關系,并要求該公司停止以希望之星為名義宣傳的活動賽事,并禁止使用自2016年度起希望之星活動的圖文及視頻資料。
同日,趙音奇也于其微博發表聲明,表示自2016年星路風采運營希望之星以來,給希望之星品牌與其個人形象帶來了不良影響,完全違背合作初衷,且星路風采的聲明“偷換概念,與事實嚴重不符”。

左為星路風采的聲明,右為趙音奇的聲明。圖片來源:希望之星官網、趙音奇微博。公開資料顯示,希望之星創辦于2000年,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全國同類賽事中規模最大、影響人數最多的英語比賽,其影響人數累計已逾6000萬。該賽事最初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部舉辦、總決賽在CCTV科教頻道播出,時任央視主持人的趙音奇即是創始團隊一員。
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會四川省官網頁面顯示,從2016年開始,比賽改為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的中央新影集團主辦、星路風采公司承辦,播出平臺也改為CCTV中學生頻道和部分視頻網站。
與星路風采合作3年后,趙音奇選擇了離開,并創辦了“2020年度第二十一屆‘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比賽。此次風波的關鍵,即“該比賽能否自稱從前的希望之星”也由此而來。

2020年度第二十一屆‘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的宣傳文案。圖片來源:公眾號“蘇州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在公眾號“蘇州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的報名宣傳文案中,比賽的歷史已追溯到2000年第一屆的希望之星大賽。該賽事的名稱中“第二十一屆”也表明了其正統“希望之星”的身份。此外,在“江蘇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無錫希望之星”“浙江希望之星”等公眾號中均有相同表述。
星路風采不能接受這一做法。其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教育,公司已獲得中央新影集團的聯合制作聲明授權,是希望之星的全國組委會、官方舉辦單位,近年來的賽事都由其舉辦。由該公司舉辦的2020年度的希望之星賽事尚未啟動,而趙音奇團隊此時創辦的比賽容易引發混淆。
但在趙音奇微博評論區,不少人卻認為趙音奇是希望之星的創始人兼制片人、是該比賽的靈魂人物。一位自稱是2014年選手的網友表示:“有趙音奇的才是真的希望之星。”
兩個“希望之星”,其正統與否取決于哪方擁有“希望之星”商標的使用權。對此,星路風采工作人員坦言,該商標尚未注冊,不屬于任何人,最早僅是央視的節目名稱。公司曾經嘗試注冊,但由于該名稱的使用過于廣泛,未能成功。對于商標的爭議,希語匯工作人員表示暫不方便回應。趙音奇本人回復稱商務合作需與微博賬號“北京百佳傳媒”聯系,目前該賬號暫無回應。
希望之星的風波也引來各省組委會的“站隊”表態。9月16日,江蘇、浙江、陜西及河北分賽區的承辦公司均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表聲明,支持趙音奇推出的“2020年度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比賽。而早在9月11日,星路風采也發表聲明稱終止與江蘇、浙江、陜西和湖南分賽區原承辦公司的合作,要求這四家公司停止以希望之星名義舉辦的所有活動。
對于可能出現“兩個希望之星”的局面,家長蘇達(化名)心中并沒有明確的偏好。他表示,大部分家長為孩子報名是希望比賽證書能在小升初、甚至中考時能夠有一定的加分作用,因此從功利的角度而言會傾向于更受官方認可的比賽。“雖然明面上沒有哪個學校說某證書加分,但是據說私下里還是比較受認可的。”他說。
但隨著對中小學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監管趨嚴,希望之星能否持續舉辦還未可知。2018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曾發布公告,稱希望之星大賽不符合《《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要求,未經備案、審核,不得組織學生參與。
據《辦法》規定,所有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都需經過申報及認定。今年1月公布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中,希望之星也未在其列。在網絡論壇上有家長發現,2019年起該比賽名稱已由“英語風采大賽”改為“英語風采大會”。
目前,組委會與創始人的“希望之星”之爭還在繼續,雙方都或將訴諸法律。“如果他(趙音奇)承認他的希語盛典是新的賽事,那沒有問題;如果他說這是一直以來的希望之星,那么我們可能會采取法律手段。”星路風采工作人員說。趙音奇也在聲明中表示,對于星路風采公司發表的“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聲明,已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處理。
商標注冊越來越難,商標轉讓可以讓您更快速地擁有屬于自己的商標,付完款當天就可以使用該商標,更多詳細內容請咨詢帶路商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