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馬被吉利訴21億商業秘密侵權天價索賠案,再到商標注冊權屬爭端,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為什么造車新勢力頻頻踩“雷”?

近日,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秘密索賠21億一案已在上海高院開庭,據時代財經了解,目前該案處于舉證質證及審理的階段。
然而,威馬遇到的煩心事并不止這一單。有熟悉知識產權應用和法律條文的知情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威馬汽車極有可能被相關商標權益人告商標侵權,其甚至連威馬中文商標都是今年才注冊成功的,且從相關流程看,有多次被提無效的記錄。”
時代財經查閱中國商標網獲悉,截至日前,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申請了762個商標,其中有434個是從去年才開始申請的。同時,該公司申請的不少商標顯示的狀態是“申請被駁回、不予受理等,該商標已失效”或“等待實質審查”等。
“從流程上看,應該是有多個商標權益人,向商評委提出撤銷相關商標的申請。常理上講威馬在后,應該是和“在先權利”商標有沖突,人家才提無效宣告。”知識產權資深專家涂松對時代財經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威馬汽車被外界熟知的主要為中文商標“威馬”和外文商標“WELTMEISTER”,這兩個商標一直被廣泛應用在威馬車輛尾標乃至其他對外宣傳的場合上。
然而,申請/注冊號為“16702555”的“威馬”商標雖然于2015年4月中旬便開始申請,但直至今年3月15日,該商標使用許可備案才被核準。同時,從相關申請流程來看,波折叢生。在多次駁回、等待駁回復審、異議答辯、無效宣告等環節后,去年6月15日、7月17日和12月13日,商標發生了三次轉讓,最終才通過備案。

“威馬”商標流程 圖片來源:中國商標網
對此,時代財經采訪了威馬汽車集團公關部高級總監石凱峰,其回應稱,上述商標轉讓屬于威馬體系內公司進行的相互轉讓。
其實,威馬在商標注冊方面遇到的問題,在去年便傳出不少爭議。2018年5月底,網上流傳一條關于威馬汽車商標注冊權的權屬聲明。一家名為“上海興礎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公司提出對“威馬”的商標擁有“汽車整車、車輛主要總成”以及“電池”兩項的商標注冊證及權益,并且表示可以對此商標進行出售。
隨即,去年6月,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威馬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對商標問題作出了相關回應,他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采訪時稱,車輛尾標依舊是生產廠商威馬汽車,品牌名在行駛證等官方文件上使用“威爾馬斯特牌”,一般情況下還簡稱“威馬”。
而據工信部本月9日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23批)》顯示,在2019年第8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威馬汽車目前使用仍是“威爾馬斯特牌”。

“威爾馬斯特牌” 圖片來源:工信部文件
石凱峰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威馬車型的行駛證上,均清晰標明了發動機號碼與車架號,產品型號為’威爾馬斯特牌’,因此對用戶不構成影響。如果有必要,威馬會向工信部申請更名?!?/p>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威馬的商標注冊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盡管中文商標“威馬”在今年初使用許可備案已被核準,但外文商標“WELTMEISTER”在中國商標網上顯示的狀態為“駁回復審中”。對此,石凱峰回應稱,“外文商標申請正在進行中?!?/p>

外文商標“WELTMEISTER” 圖片來源:中國商標網
“商標法的立法精神是在先權。像威馬這樣使用風險很大,如有在先權利人,人家可以直接申請頂格索賠,不用提供財務證據,直接就要500萬。”涂松對時代財經表示。他指出,商標是法律確權的最關鍵的環節,誰想做大都脫不開商標,此外才是技術參數和外觀等。
對此,石凱峰坦言,新興企業,在商標注冊方面,肯定有一段比較長的路要走。“威馬現在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不會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也不會讓別人侵犯我們的知識產權?!彼麑r代財經說道。
而威馬汽車遇到的系列風波,亦勢必為行業內造車新勢力敲響警鐘。事實上,從去年昶洧汽車起訴拜騰設計侵權,到今年年初特斯拉告小鵬員工竊密,再到此次吉利訴威馬21億天價索賠案……近兩年來,圍繞造車新勢力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紛爭不斷,但亦凸顯了車企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愈來愈重視。
伴隨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相信將來造車新舊勢力之間的正面對決不會少。而在車市變革下,要想在新一輪汽車市場爭奪戰中占據領先優勢,如果不能解決好,知識權產問題卻可能成為造車新勢力在快速崛起路上的“絆腳石”。
商標注冊越來越難,商標轉讓可以讓您更快速地擁有屬于自己的商標,付完款當天就可以使用該商標,更多詳細內容請咨詢帶路商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