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市值首次突破10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逼近西班牙快時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引發行業密切關注。截至昨日收盤,迅銷集團市值達到11.39萬億日元約合891億歐元,超過Inditex集團的815億歐元。
這意味著迅銷集團正式登上服裝行業的全球總市值榜首,讓過去半年中Zara和HM所擔心的事情成為現實。2017年夏季迅銷集團和Inditex的市值還相差約4倍,短短四年內市場格局已經發生劇變。
迅銷集團的股價自8月以來就不斷攀升,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投資者對該集團專注于中國市場,產品能夠更好地適應居家工作,以及推出AI驅動的數字零售模式的認可。
在上述原因中,優衣庫押注中國市場無疑是最關鍵的環境因素,這也是刺激該公司市值短期走高的直接原因。
自疫情發生后,中國市場成為最快復蘇且唯一正常運轉的市場,利好此前押注中國市場的企業。優衣庫就是其中之一,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遠遠高于其競爭對手。目前中國市場共有791家門店,數量已經超過日本,從銷售額來看,中國市場已成該品牌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場。相比之下,HM在中國的門店數為500家,Zara有200家左右。
與此同時,Inditex集團還在不斷關閉旗下品牌的中國門店,或意圖重點發展Zara。截至上個月,Zara的兄弟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已關閉所有中國門店,僅保留官網和天貓旗艦店等電商渠道。而去年10月卻為Zara在北京開設了其亞洲最大的分店,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
Inditex集團在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時預告稱,全年將在全球關店1000至2000家,是2019年計劃的兩倍,中國所在的亞洲市場或關閉340至400家。另據AI財經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Inditex集團主品牌在中國內地的門店規模將縮小至150家左右。

Zara的重心依然不在亞洲市場,亞洲市場門店僅占20%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優衣庫也具有統治優勢。該品牌60%的門店位于亞洲,而Zara的亞洲門店僅占整體零售網絡的20%左右。整體來看,亞洲零售業復蘇速度快于西方國家。
市場預計中國市場將在202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服裝市場,因此優衣庫在這場競爭中已占據先機。瑞士信貸證券日本分析師Takahiro Kazahaya認為迅銷集團在未來發展中將占據優勢。如果考慮到在亞洲的立足點,迅銷集團在中長期增長潛力上是領先的。
圖為Inditex集團和迅銷集團近一年的股價對比
除了市值所反映的預期,三個快時尚巨頭的營收規模也發生了實際的變化。雖然財務統計周期的不同,很難對三個快時尚巨頭進行嚴格比較,但可以肯定的是,三者的差距已被不斷拉近,競爭變得非常激烈。
按美元計算,HM在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2020財年銷售額下滑18%至1870億瑞典克朗約合225億美元。Inditex在截至10月31日的9個月內,由七個品牌貢獻的總收入錄得178億美元,而在2019年,僅Zara就貢獻了該公司大約340億美元總收入的70%。
迅銷集團在2019財年營收達到220億美元,其中優衣庫貢獻超過八成。2021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該集團預測截至2021年8月的財年總收入為210億美元。
是時候想象一個優衣庫超越Zara后的市場了。
首先可以預測的是快時尚標簽的徹底過時。在過去幾年間,以Zara、HM為代表的快時尚品類因為過度生產和浪費、勞工權益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頻遭詬病。
優衣庫雖然被市場劃分為快時尚范疇,但是從不以快時尚自居,而以快時尚顛覆者的姿態征戰。品牌推出的LifeWear服適人生理念與快時尚理念恰好相悖,順應了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趨勢。因此優衣庫將在甩開Zara和HM占領主要市場份額后掌握市場的話語權,使得消費者潛移默化接受市場教育,逼迫其他兩個巨頭進行轉型。
其次,在優衣庫的啟發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時尚產業繼續提升。迅銷集團創始人柳井正曾表示,優衣庫從本質而言是一家技術公司,它的競爭對手是蘋果而不是Gap。
這也是該公司近年來不斷強化的市場定位。去年,優衣庫在上海進博會展臺的10大創新展區中,用各種現場裝置充分展示了6大服裝科技,如HEATTECH溫暖科技、防風防雨的BLOCKTECH和“會呼吸”的AIRism。去年9月,迅銷集團將日本針織設備巨頭島精機制作旗下的Innovation Factory收為子公司,兩個巨頭共同研發出了3D 全成型針織技術。

優衣庫在去年上海進博會開設1500平方米的巨大展臺,體現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決心
大眾服飾的本質是供應鏈。優衣庫占據主導地位影響的不僅是市場排位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深刻影響市場趨勢,使得更多占據科技和供應鏈優勢的品牌浮出水面。像優衣庫這樣繞開時尚產業傳統的款式之爭,通過面料創新實現彎道超車,無疑會為其他跨界品牌和新興企業提供示范作用。
第三,在登頂大眾服飾市場的同時,優衣庫也必須警惕時尚周期。
時尚潮流周而復始,市場從極繁裝飾主義向極簡主義回潮的趨勢已經十分清晰,在高級時裝舞臺,以極簡主義為主的Bottega Veneta接棒幾年前引起極繁主義風潮的Gucci成為新的熱門品牌。
極簡主義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從藝術領域興起,主張規整的線條和有限的顏色。受到荷蘭風格派、前蘇聯構成主義、德國包豪斯等文化影響,極簡主義藝術的背后是對秩序、平衡和事物本質的渴望。但是緊接著而來的70年代帶來了嬉皮文化和自由主義,昭告了極簡主義的結束,這股風潮直到1990年代才在時裝領域重新回歸,可見極簡主義往往代表了時代在某個階段的心態。
從某種程度上看,優衣庫接棒Zara也是極簡對極繁的承接。后者強大的產品制造和上新能力一度令消費者折服,但是在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和疫情居家隔離之后,消費者對過度消費感到厭倦,因此偏向了主張簡單和品質的優衣庫。
一旦意識到了這種周期性,優衣庫也必須要認清,歷史的鐘擺也終將回到極繁的一端,尤其在疫情最終結束后,全球消費者將迎來報復性消費。盡管全球各界都正推崇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但是消費社會中人類對于物質的本能是難以違背的。
這就是為什么優衣庫需要聯名系列來不斷提供新鮮感。優衣庫近日宣布,將在2021春季推出第二個+J系列,試圖延續這個現象級聯名系列的成功。
但是優衣庫也需要不斷在品牌理念和聯名機制之間尋求平衡。Jil Sander在去年+J系列發布時表示,“在定義全球當代服飾時,我始終堅持服裝應該具備歷久彌新的品質,服裝應該服務于穿著者,為穿著者帶來能量與自信,這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下顯得尤為需要?!?/p>
在嘈雜的服飾市場中,優衣庫設計師合作系列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考。聯名系列的目的不是追求轉瞬即逝的社交媒體話題,而是為一個亞洲品牌注入全球視野,循序漸進地讓創意和產品得到補充與提升。
第四,價格問題依然是大眾時尚零售的命門。
去年有關優衣庫漲價的新聞引起輿論爭議。盡管優衣庫回應稱漲價消息不實,但這也側面證明,即便優衣庫已經憑借科技創新建立了品牌形象,但消費者仍然對優衣庫的價格敏感。大眾時尚零售商必須把握價格底線,不能脫離消費者,如此才能保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
為了強化對大眾市場的滲透率,迅銷集團近日宣布正在開拓童裝市場,旗下核心品牌優衣庫將于3月在2021年春夏商品中推出與奢侈品牌聯合開發的商品,GU也將在2月涉足嬰兒服裝。集團表示,在服裝市場逐年萎縮的背景下,市場上的童裝需求卻持續堅挺,集團未來將從童裝到老人服裝,以豐富的產品線為優勢,挖掘“批量購買”需求。
如何用銷售規模來攤薄科技創新的高成本,保證產品的性價比將是優衣庫中長期發展的命題。雖然Inditex集團近來收入增長乏力,但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迅銷集團的毛利率則在48.6%。
Inditex集團擅長控制供應鏈和物流成本,并在短時間內運送貨物,將庫存量降到最低,因此獲得了充足的毛利。相比之下,迅銷集團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和較慢的上新周期,可能會提高優衣庫的定價難度。
柳井正也深諳于此,此前承諾不會上調普通商品價格,他坦言希望優衣庫能成為首家發跡于亞洲的最佳服裝品牌?!叭藗儗ξ磥砀械浇箲],所以我們也要從他們的焦慮出發?!?/p>
令人欣慰的是,市場在擁擠的競爭中選擇了以人為本的優衣庫,后者正在進入一個更加有野心的發展階段。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端,時尚零售市場五年換一層皮, 一個好商標就是一個好品牌,買商標其實是省去了一些創辦者的寶貴時間,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中意的商標。能夠更好維持自家公司或者企業的形象。目前,市面上的商標轉讓平臺也非常多,大家在做商標轉讓或商標交易過程中一定要多方了解,找一個靠譜的平臺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