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作為重點案例探討的“第二人生”游戲的虛擬財產政策在實踐中引發的就是虛擬財產交易。在“第二人生”創造的開放環境里,玩家們可以通過一系列強大的工具,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和推廣各種各樣的虛擬商品和服務。玩家可以通過在游戲中創造虛擬財產而賺到現實世界中的金錢。如果說對它的虛擬財產政策的關注主要還是來自法學界的話,那么對虛擬財產交易的關注卻是來自全社會了。《紐約時報》這份權威而穩重的報紙在它的星期日商業版上長篇報道了有關“第二人生”的虛擬財產交易行為。2005年5月29日,《紐約時報》發表了馬克?華萊士的長篇報道《游戲是虛擬的,但利潤是真實的》(The Game Is Virtual, The Proft Is Real),對美國網絡游戲中的虛擬交易行為進行了報道,并對這種現象持開放態度。〔2〕這篇文章中舉了個例子。詹森迷上了“第二人生”網絡游戲,他每天都要玩至少4個小時。在虛擬世界里,他經營著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房產雖是虛的,可每月1800美元的凈利潤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筆錢足夠他為拉斯維加斯的房子付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