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自己的云計算方式,布局呼叫中心市場的訊鳥,等來了全球IT大鱷戴爾。
12月9日,戴爾和訊鳥正式對外宣布結為戰略合作伙伴。戴爾將通過其直銷渠道將訊鳥的啟通寶”部署給戴爾的中國企業客戶。
此外,雙方亦不排除將在戴爾硬件中植入訊鳥軟件的可能。
訊鳥總裁吳益民表示,啟通寶”是雙方云戰略合作的基礎。合作后,訊鳥在銷售業績上有望比原來增長50%以上。
啟通寶”的云路徑
吳益民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基于云計算的呼叫中心市場,訊鳥已經占據90%的市場份額,競爭者至少需要花兩三年時間才能趕上。”
訊鳥的云計算”模式與傳統呼叫中心最大的區別是,讓中小企業的呼叫中心從自建設備向租賃方式轉變,從而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商業價值。 成立于2001年的訊鳥,在最初發展階段是為企業提供軟件和設備,幫助其建立呼叫中心,最早的客戶包括藝龍、中國人壽、山西聯通等。雖然僅僅用了兩三年時間,我們就成為中國呼叫中心的第一名企業。但我們卻也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訊鳥公司戰略副總裁陳勇良說。
他表示,中國的呼叫中心是一片紅海,訊鳥提供的軟件是中間件,下面有阿爾卡特、西門子、諾基亞這些強大的廠商,上面有強大的系統集成商,我們夾在中間比較尷尬”。此外,包括思科、亞美亞(AVAYA)、朗訊和華為等公司都在提供類似的服務和產品。
更讓訊鳥難以高飛”的是,在建設呼叫中心時,只有國家機構和大型企業才能一次拿出幾十萬元至幾千萬元不等的資金,搞復雜的競標、投標、系統集成。
在過去7年發展中,訊鳥累計客戶數僅為200家。”吳益民告訴記者,這大大限制了訊鳥發展速度。這也使得訊鳥開始考慮如何將呼叫技術和中國4200萬的中小企業客戶進行結合”的命題。
在轉變經營思路和研發理念后,訊鳥嘗試將云計算”引入呼叫中心行業,并推出一款基于云計算”的呼叫中心軟件啟通寶”。這使得訊鳥如同插上翅膀。2008年年初,訊鳥獲得來自風險投資機構AGPF-I的第一筆融資約1000萬美金。另據吳益民透露:僅僅通過一年多時間努力,截至目前,訊鳥服務的客戶數量達到1000多家。”
普通呼叫中心平臺建設成本高昂、建設周期漫長,且動輒3萬-5萬元的硬件設備投入,這令普通互聯網企業望塵莫及。”吳益民說,啟通寶”無需硬件安裝,變買為租,每月幾百元坐席費,只需要配備耳麥,在網絡環境下客戶端即可使用,降低設備投資成本70%以上。
此外,吳益民告訴記者,啟通寶”還具備呼叫轉移、客戶管理經營、銷售線索管理等諸多創新功能,能幫助客戶提高潛在客戶轉化率、隨時監控服務質量、廣告效果隨時掌控等作用。吳益民以臺灣統一集團為例告訴記者,訊鳥啟通寶”的錄音功能,可以清楚記錄統一集團客服人員與潛在客戶電話溝通的全過程,幫助客戶尋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此外,座席也可以根據統一集團經營的淡旺季變化,隨時增減座席。
在操作靈活性方面,啟通寶”用戶可以實現特定的單一辦公、異地多處辦公等。以酒圈網為例,其業務人員下班后經常講400電話轉至手機上。”吳益民說。
思科等傳統通訊廠家的理論架構和訊鳥不同,在路由器的協議,通道等均不同。雙方將有各自的優勢,思科的技術具有更好的可測量性,但成本會更高。”吳益民說。這使得訊鳥巧妙避開與國際巨頭競爭的紅海”。
合作戴爾邏輯
戴爾在中國尋找‘云計算’戰略伙伴時,發現中國80%以上的企業都還停留在概念炒作和框架搭建階段。”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兼中國區副總裁許肇元說,但啟通寶讓戴爾公司為之興奮。
今年11月,許肇元一行對北京訊鳥總部進行考察。隨后,戴爾全球SMB(中小型企業)總裁Steve Felice親自到訪中國,與訊鳥高層進行云計算領域合作的商務洽談,并很快確定合作意向。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啟通寶”為戴爾提供了一個云計算”產品市場盈利的現實版本,這是雙方戰略合作的基礎。
面對全球向服務型企業轉型的趨勢,戴爾開始重新制定新的未來10-20年戰略方向。云計算、無線和渠道并列為未來提升戴爾競爭力的三大戰略方向。
據許肇元介紹,戴爾為云計算”主要做三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做大量的人力資源培訓和培養;二是,加強研發力度;三是,在全球、亞太等地并購和尋求合作機遇。
陳勇良告訴記者,戴爾有上百萬的中小企業客戶,基本都通過戴爾呼叫中心實現購買和服務,對呼叫中心的功能和用處有一定的認知。同時IT應用意識較強,這使得啟通寶”更快地被中小企業所接受。
據吳益民介紹,早在啟通寶”實驗銷售階段,戴爾公司的銷售人員一個月內便對幾千個用戶進行了主動電話營銷,大多數企業對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且當月就已經有部分簽約客戶。這直接促進了戴爾和訊鳥的合作。
而和訊鳥合作后,戴爾的呼叫中心是否改變?許肇元表示:戴爾呼叫中心的布局是與全球接軌,具有規模效應。訊鳥將在局部范圍內做使用,和客戶做溝通。未來,雙方也會積極評估這個合作平臺是否可以擴充。”
許肇元進一步對記者表示,中國有4200萬家中小企業,它們每天遇到資金、成本和業務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云計算”來幫助有效解決,未來,中小企業將既是‘云計算’的初步使用者,也是前瞻性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