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質檢員 |
第二位質檢員 | ||||||||||||||||||||||||||||||||||||||||
|
|
把這兩列人數放在一起畫圖,就看到上面的頻次表。
可以看到第一個質檢員(藍色)整條線比較平滑,分數越高打的人越多,而第二個質檢員(紅色)顯然行為跟第一位質檢員很不一致,第二位在95分評出的人比90分評出的人少了不少,80分評出的人比75分評出的人又少了不少,也就是第二位質檢員跟第一位相比,跑出來了兩個低谷。
如果你把不同質檢員的落點分布圖畫出來,發現類似上面這張頻次表出現了不一致的行為,只有兩種解釋:
不然就是這兩組被測量的座席員的確有本質上很大的差異(一般可能性較低),再不然就是質檢員測量在用的尺歪了。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對管理者都是很有價值的管理線索。
不僅要比較質檢員和質檢員之間的落點分布圖,藉此來看出質檢員打分的公平性與否,同時也要看同一個質檢員每個月不同的落點分布圖,藉此來檢查質檢員評分行為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了。
質檢員打分出現不作為的情況
什么叫做不作為?
這在問卷統計上,稱為[不回答率[,也就是你發出了問卷,結果客戶有的問題回答,有的問題卻沒有回答。
如果客戶整個問卷都不回答,事情還好辦些,最多就是不計算這個問卷,當它不存在,但有的問題回答了,有的不回答,這對統計結果會造成很嚴重的偏差。
質檢員也會出現這種[不回答率],而且很頻繁,也就是說,質檢員對于某些錄音檔會有聽沒有到,聽到了,打分了,但都是打滿分,或是一分都沒有扣。
質檢員為了避免引起座席員反彈,很容易會產生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因為只要她扣了座席員的分數,這通錄音文件很可能就需要經過復核,座席員會抗議,這通錄音文件的分數變成了顯著的目標。
要避免這通錄音文件變成顯著的目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它滿分過關,這樣大家都開心。
但學過問卷調查的人都知道,這種[不回答率]有時比抽樣誤差造成結果的偏差,可能還要嚴重。
我們要怎么用統計學的辦法偵測出來質檢員是不是有真的在做她的工作,每通錄音都有真的在打分呢?
許乃威 宏盛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will_hsu@126.com
上一篇:企業低成本人性化服務管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