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呼叫中心是獨立的企業運作機制(如,外包呼叫中心),任何呼叫中心的運營策略必須與企業的長遠戰略協調一致。以下幾種呼叫中心人員配置策略就向我們展示了這種策略的協同與支撐。
策略A:成本最低化
這項策略的重點在于最大化呼叫中心員工的生產效率以使成本最低化。呼叫中心只配備數量有限的員工,通過提高員工的工時利用率以及保持極高的員工占用率來達到成本縮減的目的。但這項策略忽視了服務質量和員工的承受能力,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質量問題和大規模的員工流失。如果呼叫中心管理者最主要的被考核指標是短期(季度、半年)成本控制的話,這是他們被迫的最佳”選擇。
策略B:質量為先
這項策略的重點在于保證與客戶互動過程的質量。其表現形式為呼叫中心制訂了嚴格的質量監控、評估與考核機制。采取這項策略的呼叫中心通常會配備充足的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完善的培訓,以確保他們的知識與技能能夠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且通常情況下,呼叫中心的服務水平也不差,因為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接聽速度也是他們很在意的質量要素。此項策略需要避免的一個陷阱是,為了質量的完善與一致,對員工的工作過程要求太多過死,限制了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反而會對服務質量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
策略C:最大化客戶挽留
這項策略的重點在于集中一切力量對客戶進行挽留。企業通常會為呼叫中心配置非常充裕的人員,以便于員工在跟客戶溝通、解決客戶問題、進行挽留嘗試的時候能夠有充足的時間,而不用太多去關心效率指標的要求。這項策略對于客戶和員工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毫無疑問會增加成本。這項策略通常跟大多數企業的戰略是協調一致的。
策略D:最低質量保障
這項策略跟成本最低化策略很相近。盡管質量要求在這項策略中也被顧及到(投資質量最優化),但最低質量保障策略通常被那些認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無需提供比基本保障更高更好的質量確保與維護的企業所采用,是他們維持相應的市場地位的一種手段。這項策略的成本有時比成本最低化策略的成本還要低,因為后者仍需要維持一定水平的服務質量(高于最低質量要求)。選擇這種策略的呼叫中心通常處在一種維持”狀態,在企業中的地位與影響都不高,常常被歸類為后臺部門”和成本中心”。
策略E:折中策略
這是大多數呼叫中心所選擇的一種策略,你聽到的最多的答案可能會是我們也是”。企業可能還沒有把呼叫中心上升到戰略重點的層次上,但又比較重視呼叫中心的價值和作用,認為這個必須有”,因為別人也有。這樣的呼叫中心很少能夠影響企業決策,更難以幫助企業確立競爭優勢,對企業的貢獻也只限于較低的層次(效率、質量及客戶滿意)上,因為他們只是在做所有競爭的呼叫中心同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