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的各級管理者多從一線績優的坐席中層層優選晉升而來,如何才能從現場運營的各種突發狀況中解救自我?如何從繁瑣的日常指標中快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擺脫忙、茫、盲的狀態?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問題的本質比即刻進行輔導更重要。
不論是呼入型的客服團隊還是呼出型的營銷團隊,客戶滿意度、一解率、平均通話時長、工時利用率、通時、通次、營銷成功率、名單利用率等,日常考核指標一個都少不了,作為運營管理者必須學會在第一時間發現數據背后隱藏的真實原因,即問題的本質。
有些指標不理想說明心態有問題,反之則是需要對其技能進行培訓,對癥下藥效果才好!但是不是昨日指標一旦出現下滑,就立刻進行輔導呢?其實不然。這就好比現在中國人生病,不論大病小病,第一時間先打抗生素,長此以往,對身體真的好嗎?醫學專家也說,一般的感冒發燒,不論吃藥與否都要一周左右才能康復。吃藥反而會增加身體的抗藥性!
坐席也是普通人,總有情緒不佳,狀態不好的時候,更何況坐席中女生居多,每個月總有那么心煩意亂的幾天,偶爾出現情緒異常,績效指標下滑,實在不必過于在意,隨時默默關注就好,如果出現持續性的績效下滑再加以針對性溝通不遲。
找到團隊的共性問題比找到坐席的個性問題更重要。
對于一個績效考核壓力大,業務知識更新速度快,且突發事件多的呼叫中心,每一位管理者都時刻面臨著眾多的問題。
他們每天都在跟聽著大量錄音,如果總是發現問題就輔導,即使你有三頭六臂,對于每天都在不斷的產生著至少上千通錄音的團隊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
要想管理有效,我一直在提倡“兩先原則”,即先共享,再個性;先關鍵,再疑難!對于日益龐大的管理團隊,誰都無法事無巨細的工作,必須學會將團隊成員進行分類管理,在眾多的繁雜瑣碎問題中,找到大家的共性特質問題,并在其中對重要關鍵事件排排序。
持續有效的遞進式培訓比不斷進行的各種培訓更重要。
新晉升的班組長在前半年都是非常痛苦的,苦于找不到合適自身管理的方法,團隊成才緩慢,人員流失大,績效輔導改善不明顯。
究其根本有一個問題:管理太善變!而持續執行不到位!當你通過前期的各種分析、判斷,找準團隊的共性關鍵問題,一旦開始一種管理措施的實施時,必須密切關注其效果,及時跟進、糾錯,持續調整優化,而非一次、一時的要求!當量變不夠時是不會質變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團隊的績效也不會一天就提高穩定下來!好的執行力就是管理者的緊盯、基層的實干!管理者持續改善能力最終決定了班組績效與坐席的成長速度。
客服中心為用戶提供一個最方便的綜合服務平臺,是高效便捷直面用戶的重要窗口。同時,與傳統的外呼模式相比,客服中心收集的用戶信息分析的消費行為,為市場營銷、決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客服中心考核的六個標準:
一、監聽考核 根據監聽評分標準對客服代表進行抽查,保證每人每月抽聽12次,累計至月底計算平均分作為當月監聽成績。由一個QA帶領一個團隊,由該QA跟蹤整個團隊內客服代表的話務質量情況。并監聽跟蹤整個電話服務過程。
二、話務量考核 1、呼入話務量考核:話量考核設定月基準值,超出量將結合監聽成績按個數來計算月話務量的考核工資;2、呼出話務量考核:為每天實際拔打的外呼總量,包括聯系上與聯系不上的次數。此項考核占總考核的40%。
三、工單抽查考核 考核業務活單錄入的規范性 、服務請求單派發的準確性、客戶信息關聯的規范性等。
四、綜合處理能力考核 1、平均通話時長:考核座席員從接起到處理完一通電話的平均時間;2、平均后續處理時長:總后續處理時長與所有來話量的數量之比;3、實際工作效率:考核座席員在崗時間的工作績效,是否存在偏多的置忙和處理其他事情的時間;4、一次性解決率:指不需要領班協助處理或者是回拔解決的話務占總話務之比;5、接聽及時率:是指鈴響2聲內應答的話務占總話務之比;6、成功拔打率:考核外呼客服代表的外撥是否為有效外撥的一個績效指標 ,此項考核占總考核的15%。
五、業務考試考核 由部門進行統一業務測試并評分,因年休(或短病假)缺考者,需利用各自休息時間補考,若不參加補考者,則在客服代表考核表中將業務考試該項歸零。
六、日常考核 考核座席當月團隊配合度、工作主動性、出勤等各項規范執行情況,本項目同由領班評定,主管審核。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興起一批批電商、在線教育和O2O等類型的企業,互聯網屬性強,管理者常常以產品思維和運營思維為導向來規劃客服中心的部署,客服不再只局限于售后服務,開始服務前置,拓展到售前產品咨詢、售中物流確認、售后意見處理,服務圍繞用戶業務開展,貫穿用戶與企業互動的全生命周期。廣電客服中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提供全流程一致的優質服務體驗,提升用戶對廣電的整體感知,增強用戶的忠誠度。這些考核標準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