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有一個著名的“三級火箭”理論,火箭的每一級都是“燃料堆”,目的就是為自己建造勢能。為什么火箭只分三級,因為這是一個成本與可控性平衡后的最佳選擇。針對客戶服務管理,我們能否運用“三級火箭”理論為自己建造勢能呢?筆者將從客戶服務體系著手,進行“三級火箭”的拆解和探索。
首先,讓我們從企業維度來觀察整個服務藍圖,客戶服務僅僅是其中一個環節點的資源布置,用于解決用戶訴求。而服務藍圖設計的核心是在用戶有預設的地方不讓用戶太失望,在用戶沒有預設的地方制造驚喜,打造峰值體驗。
我們可以把客服熱線想象成一個APP產品,APP中提供了自助服務(IVR)和人工服務。這個產品是通過語音進行交互的,用戶通過說、聽、按鍵三種方式進行使用。那客服熱線這個產品是服務哪一類用戶呢?互聯網行業有三種典型的用戶畫像,分別為“大明”、“笨笨”、“小閑”。對照一下,使用客服熱線的用戶90%以上應該都是“大明”,就是有具體的需求,只要解決后就離開的那種,還有一小部分用戶屬于“小閑”,即行業內常說的“騷擾用戶”。
如果對使用客服熱線的“大明”用戶進行細分,還可以按照業務了解程度、情緒進行劃分,比如一個對行業很了解的用戶,撥打服務熱線無法快速地解決問題,他可能會立馬撥打越級投訴熱線。面對這些來去匆匆的“大明”用戶,客服熱線應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服務呢。
筆者認為,通過服務資源的有效搭建來滿足用戶需求,讓用戶獲得愉悅感,或者降低恐懼感,從而打造用戶峰值體驗。這才是客戶服務的本來面目。
一級火箭:自助服務
客服熱線自助服務是體系的開端,作為第一級“火箭”,需要具備充足的動力,因為我們的產品(IVR服務)是直接面對用戶的,所以要滿足那些常見高頻的用戶需求。這里羅列出幾種用戶畫像:
1、希望我沒有打錯號碼。
2、我手機貼在臉上,最好不要讓我按鍵,我問完就直接回復。
3、不要讓我繞圈子,我想進人工就進人工。
4、我是VIP,應該有點特權吧?
5、這地方的網絡突然用不了了,我想查下有沒有公告……
對應到這些典型的用戶畫像,我們需要提供的服務如下:
1、開頭要報公司名稱,語言清晰簡短,不要隨意附加“廣告”。
2、提供智能語音交互,實現語音語義識別,結果通過語音播報或者文字協同(短信、微信等APP)。
3、人工入口要明顯,不要設置障礙,比如用戶說“我要投訴”,那就直接提供入口,不要把用戶又繞進自助去。如果設置障礙讓用戶啟動了防御,那后面的服務不論做得多好,用戶多半都會給“差評”。
4、根據用戶類型提供差異化服務,包括在自助和人工服務上的身份體驗差別,比如自助服務的VIP權益,人工服務的優先接入等。
5、智能預判,根據用戶使用的產品信息進行預判,進行針對性提醒。
在用戶第一次使用熱線自助服務時,我們應該在用戶沒有預設的地方打造驚喜,比如差異化服務和智能預判主動提醒;當用戶第二次或者多次使用后,用戶這時候已經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預設了,所以應該從保障系統的確定性出發(系統能力的穩定),不讓用戶太失望。
另外,常規的業務需求解答很快就會被機器所取代,“一級火箭”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呼叫中心的重點資源部署。
二級火箭:人工服務
人工服務作為客戶服務體系的“二級火箭”,具備著樞紐作用,一方面承擔著解決用戶需求的職責,另一方面收集用戶對于產品使用的意見反哺企業;
用戶在使用人工服務時的需求,和使用自助有沒有區別呢?筆者認為最大的區別就是情緒和期望。和機器打交道,用戶可能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和人打交道時,大多數用戶的負面情緒就會釋放,比如不爽、抱怨、冷漠等等。我們再來看一下人工服務時的用戶畫像有哪些。
1、我希望你理解我的表述。
2、我希望你站在我的角度思考。
3、我希望你快速解決問題。
4、我希望你不要打官腔。
5、我希望你語氣不要太生硬。
6、我希望你在讓我等待的時候,給點響應。
7、我希望你有資格提供幫助。
8、我害怕金錢的損失、信息的泄露……
基于這些需求,我們提供的服務策略如下:
1、快速理解用戶問題,最好能預判用戶的需求。
2、有同理心,能體察用戶的情緒。
3、系統操作流利,能用最少的步驟解決問題,能在線解決的絕不甩單。
4、能熟練運用各類場景的腳本套路,避免重復化和機械化。
5、普通話標準,說話節奏職業化,聲音有溫度。
6、服務用語規范。
7、擁有一些權力可以在線為用戶解決問題。
8、想辦法為用戶減少或規避損失,抵御恐懼感……
從上述策略可以發現,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優秀客服代表所須具備的能力,包括業務能力、溝通能力、工具能力和心態能力。
但是在當今這個產品多、業務雜、迭代快的行業環境,一名客服代表如何才能具備這些能力呢?其實解決方案已經有了,而且很多呼叫中心都在運用或者嘗試,那就是擁抱新技術——機器學習+大數據,打造強大的智慧客服系統,彌補在業務能力和工具能力上的弱勢,讓客服人員重點提升溝通和心態能力,從而實現“人+機器”的協作模式。
三級火箭:客服系統
第三級“火箭”是客服系統,客服系統作為一個企業產品,行業之間差異較大,所以相關的研究材料也比較匱乏。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客服系統的使用對象是一線客服,因此我們要研究的是一種集體人格,而不是單個的用戶。
什么是集體人格?集體就是一堆角色,當我們被角色訓練、收斂自己、鉆進一個同質化的殼里,我們就成為了一個集體。而這群人就會呈現出一種集體人格。
針對一線客服的集體人格,我們同樣可以從產品思維中的愉悅和恐懼兩方面來分析。
愉悅:系統查詢快準全、系統操作少;如果系統慢、操作復雜就不爽。
恐懼:怕出錯被考核,怕被用戶罵,怕記太多業務;
認清了客服的集體人格,我們應該如何來打造客服系統這個產品呢?
首先看看如何讓我們的一線客服愉悅。
1、系統出現故障能及時處理,最好是減少故障發生,這要靠系統能力的支撐。
2、確保數據準確,減少因規則配置有誤導致的錯誤展示,或其他人為原因引發的數據錯誤。
3、功能齊全,至少滿足95%以上的場景需求;滿足不了時提供流程下單。
4、智能預判,就算用戶表述不清晰,也能根據產品和使用信息快速鎖定用戶需求。
5、界面操作人性化,操作簡單,能操作一步解決的,絕不弄出兩步;界面展示要友好,規避生硬的技術語言;常用的信息一屏展示,復雜的問題提供一鍵診斷。
其次,再來看如何為一線客服抵御恐懼:
1、運用用戶畫像+服務預判,制定分流策略和差異化人工服務,人盡其才。
2、常見的易錯內容通過系統固化展示或嵌入到操作環節中提醒,減小客服人員記憶以及服務出錯概率;
系統就好比客服人員的武器,而服務技能則是客服人員的功力,擁有深厚的功力,再加上一把好的武器,才能闖蕩于“江湖”。
客戶服務體系的三級火箭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第一級“火箭”提供自助服務,滿足大部分的業務需求;通過第二級“火箭”提供人工服務,滿足用戶的差異化和情緒需求;通過第三級“火箭”提供客服系統能力,滿足一線客服的集體人格需求。
讓我們回歸客戶服務的本來面目,通過三級“火箭”的有效部署(即資源分配)來建造呼叫中心的勢能,借助勢能將客服這個“點”推到用戶體驗的波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