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正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布局、應對競爭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代表委員指出,我們應抓住難得發展機遇,讓服務外包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
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
聽說記者是經濟日報的,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張春江委員說:“你們去年搞的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系列報道非常好!我這次的大會發言和提案都是關于服務外包的。”
他給記者講了個例子:一個人在日本東京不慎把信用卡丟了,就致電東京某銀行,希望辦理保護手續。接線員用日語耐心地予以解答、受理業務。然而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接線員此時并不在東京,而在大連!“租用從東京到大連通信線路的費用,加上在大連租房聘人買設備的所有費用,也比在東京雇數十上百個服務人員的人工成本低。這就是企業采用服務外包的原動力。”
中國大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委員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大恒是“國家火炬計劃北京軟件產業基地骨干企業”,具有較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但公司每年有30%的電路設計和40%的光學設計是通過服務外包完成的。“在新產品更新加快、企業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所有設計都靠自己研發隊伍承擔,是不經濟的。”他說,“在中關村(愛股,行情,資訊),如今已積聚了一批專業化服務外包公司。”
服務外包主要是指企業將原本由自身完成的軟件開發、IT技術支持、財務結算、人力資源等非核心業務,發包給境內外專業服務提供者,從而優化產業鏈、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委員指出,服務外包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能耗卻只有制造業的20%。因此,服務外包產業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
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
“服務外包和離岸正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布局、應對競爭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以服務外包為主要載體的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隨之出現,我們應抓住新機遇,讓服務外包的‘綠色引擎’牽引國民經濟增長進入一個新層面。”說起我國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張春江委員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據測算,到2010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產值可望增長到6000億美元。我國積極投入到新一輪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其無污染、知識含量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異地服務等特點,可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形成良好的自主創新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些代表委員談道,盡管我們對發展服務外包已有初步認識,并開始采取措施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像成都、大連、西安、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都在致力打造“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按目前發展狀況估算,到2010年我國離岸服務外包產值不過40億美元,和國際同行相比,國內服務外包企業在交付能力、服務水平、人才儲備、品牌建設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我國要確立現代服務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必須在社會各方面普及、深化對服務外包的認識,將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內容之一,完善政策配套,營造鼓勵服務外包的環境與氛圍。
夯實服務外包信息化基礎
“要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必須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基礎性工作,還有就是信息化基礎建設。”張春江委員強調說。
他分析說,以服務外包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產業轉移的驅動因素,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經濟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發展,使各國之間資源的使用與流動更加活躍;二是飛速發展的通信和互聯網技術,使全球資源共享變得更加快捷低廉,通過遠距離提供服務已成為現實;三是產業分工的細化,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和專業化效應,使跨國公司有動力將非核心的業務流程進行外包;四是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優勢和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使外包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要想在承接服務產業轉移的新一輪競爭中先人一步,必須大力推進信息化基礎建設。“要在全國編織一張通信和IT高速路網,讓企業能享有質優價低的電信服務,這是實現服務外包發展的前提。”張春江委員說,“要充分利用通信與互聯網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使電信產業對現代服務業的騰飛發揮更加有力的支撐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