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惠普5月12日披露,它正在試圖收購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EDS)。這一交易可能會改變規模達7500億美元的全球高科技服務市場格局。如果這一交易順利完成,惠普將擁有每年營收400億美元的服務業務,將對市場領頭羊IBM構成直接威脅。
但是,惠普要整合EDS并非易事。這將是自2002年以180億美元收購康柏以來惠普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EDS擁有13.5多名員工,最近幾年,在與IBM、Accenture,以及眾多印度服務外包廠商的競爭中處于下風。IDC的分析師麗貝卡·西格爾(Rebecca Segal)說,EDS是一塊肥肉,惠普首席執行官馬克·赫德(Mark Hurd)是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擅長于執行,因此這一收購交易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惠普和EDS都承認雙方正在談判,但均拒絕發表進一步評論。《華爾街日報》5月12日下午首先在其網站上報道了惠普可能收購EDS的消息,并表示收購價格可能在120-130億美元之間。在此后1小時內,EDS股價暴漲28%,漲到了24美元。此后,惠普和EDS的股票很快在紐約股票交易所被停盤。
康柏災難重演?
收購EDS使惠普能夠強化其服務業務。在惠普去年166.5億美元的服務業務營收中,超過半數來自向其計算機、打印機、軟件提供的支持服務,EDS則擁有龐大的企業計算機系統管理業務和企業軟件開發業務。科技企業研究公司(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的分析師琳迪·漢森(Lindy Hanson)表示,整合EDS后,惠普將獲得更為平衡的服務業務,其服務業務也將更像IBM的全球服務部門(Global Services)。
但是,EDS 2006年剝離了其業務咨詢部門A.T. Kearney。因此,收購EDS對惠普強化高端服務業務沒有任何幫助,高端服務業務領域仍將是IBM和Accenture的天下。
收購EDS與收購康柏有許多相似之處。EDS和康柏都是過氣兒的“業界明星”;兩起收購交易都增強了惠普挑戰更強大對手的能力。但是,兩者也有一些截然不同之處,EDS和惠普業務重迭部分較少,因此整合起來難度會低一些。
EDS對離岸外包趨勢反應慢半拍
如果仔細考察一下,就會發現EDS的處境并不妙。在2000年代早期,EDS出現了巨虧。據市場調研廠商Gartner稱,盡管EDS的業務后來穩定了下來,但去年其營收只增長了3.4%。EDS在全球技術服務市場上的份額也下降到了3%。Gartner稱,去年IBM的市場份額為7.2%,營收增長了12.2%。
EDS沒有及時對外包服務的低成本挑戰做出反應,直到去年它才開始關注這一問題。EDS預計,到今年年底,它在低工資國家的員工數量將達到45000人。EDS首席執行官羅恩·里藤梅耶(Ron Rittenmeyer)表示,“我們需要繼續調整員工分布情況。只要質量有保證,客戶希望獲得更廉價的服務。”
盡管收購EDS會強化惠普的服務業務,增加營收,但卻不一定能夠給惠普帶來巨額利潤。第一季度EDS的營收超過了50億美元,但凈利潤只有6300萬美元。同期內IBM服務業務的營收為145億美元,運營利潤為15.7億美元。
規模大與效益好不劃等號
IBM沒有對惠普與EDS的談判發表評論。但IBM服務業務部門掌門人弗吉尼亞·羅米蒂最近表示,IBM服務業務成功的部分原因是過去數年向高端業務的遷移。除了離岸外包外,IBM一直在推動服務的自動化,減少對人員的依賴,并利用研究部門的研究成果幫助客戶改造計算機系統。
盡管收購EDS會擴展惠普的服務業務,但惠普仍然無法與IBM相比。在過去的3年中,IBM通過重組使自己適應了迅速變化的業務環境,而惠普和EDS還遠遠沒有實現這一目標,漫長的整合過程會放慢它們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的進展。因此,惠普收購EDS的結局可能是“規模大不等于效益好”。(編譯/文芹)